由一本书引发的关于“死亡”的思考
看完了《当呼吸化为空气》,合上书页,眼前浮现的是保罗短暂的一生,他无疑是个十分聪颖的人,从文学、生物学到医学,他横跨专业,为的只是更近一点去理解生命,理解人生。在斯坦福神经外科住院医生即将期满时,他却被确诊患肺癌,生命就是如此残酷,一个有着无限广阔未来的青年,被从生活的轨道上驱逐出去,他接受了他的不幸,并在有限的时间里书写了自己的过往,通过文字表现了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寻。
死亡是残酷的、悲痛的,保罗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死神过早的夺取他的生命,但他短暂的一生却充实有爱,在临终时他在亲人团聚的和谐氛围中去世的,所有人都聚在一起,陪他走过他的最后时刻,彷佛圣诞节的来临。爱给了保罗跨越死亡的勇气,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又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然后,平静的抵达了彼岸。
我想到自己初高中时有段时间,躺在床上想到有一天人是会死的,不禁颤栗起来。后来,看到不少书籍、电影里都有死亡的描述,比如《战争与和平》、《伊凡·伊里奇之死》、《相约星期二》、《寂静人生》、《入殓师》等都与死亡相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 伊凡·伊里奇之死 》中主人公死亡的场景,他独自承受着他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痛苦,无人分担。家中的亲人、来客与他,都不在是一个世界,他们是生的世界,而他是即将坠入死亡的世界,他即将死,却又未死,他有无数无法向旁人诉说的恐惧、痛苦,他在虚弱、在衰退,但还未完全失去知觉,他在半醒中等待着死神的降临。记得当初看这篇小说时看的屏气凝神,惊惧不已 ,原来一个人临终时要经历那么多的痛苦,还要独自承受,哎,死亡,真是残酷!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