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摇摇晃晃到人间》
今天看了余秀华的纪录片《摇摇晃晃到人间》,颇有感概,佩服余秀华的纯粹和勇敢,她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的斗士,前期她是通过诗歌进行内心的抗争,后期当她觉得自己足够强大,强大到足以掌握自己的生活之时她选择给钱让丈夫走人。网络上的评价里看到有很多人说“她不应该生活在这里”,也有很多人攻击他的家人和他的丈夫。在这个纪录片里主要有三个出场人物,一个是余秀华,一个是她的母亲还有她的前夫。
她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老太太,由于时代与环境所囿,她所有的选择都是她认为对女儿好。在余19岁的时候,她帮余招赘了前夫,尽心尽力为余创造条件,她不希望女儿的家散掉,当女儿离婚的时候她会哭泣……其实她的行为并不难理解,她就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她只是以她的生活经验践行着母爱,她觉得残疾的女儿需要有个家,需要人照料。在她们成长的那一辈自我是被抑制的,谈性是可耻的,所以她不理解女儿对婚姻的不满,不理解女儿的文学才华。
另一个人是她的老公,他只是一个在社会最底层的打工者,他不懂爱,他只是觉得自己在完成自己生而为人的任务而已。他早年肯定是不顺、甚至是不被认可的,所以余秀华的家接纳了他,他也就接纳了余秀华的残疾,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一种牺牲。他常年在外打工,在外过着无人管束的生活,但是他或许还是想要一个根,所以他与余结婚生子,所以他过年回家。他的思想里是充满着小农思想,所以余给了他钱,他开心,他或许也从来没有这么一大笔钱,他或许也觉得自己解脱了……所以,我们并不应该批判他,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而已,生活已经磨灭了他的那些鲜活,他只是想活着,有钱的活着而已……
说回余秀华,她的诗歌的确能够打动人,他的诗歌里的那种灵动是长期乡土生活所给予她的,她是细致的观察家,苦难的生活造就了敏感细腻的她,也造就她那些灵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