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不完的吉祥谱,许不完的吉祥愿
我们中国人对于吉祥的追求和盼望可谓由来已久,这种心态也早已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逢年过节,我们会彼此恭祝“年年如意、岁岁平安”;家里有考生的,我们会道一声“鱼跃龙门、一路连科”;老人办寿宴,那自然是祝福其“龟鹤齐龄、寿居耄耋”;新人好事终成,人人都会送一句“并蒂同心、早生贵子”。
我们不仅会在语言上提到吉祥,在其他方面也会注重这个寓意。
比如包装纸上随处可见的各种云纹,花瓶或者摆件上彩绘的精美图案,就连公园里畅游的锦鲤都承载着人们对吉祥的渴望。
然而吉祥话好说,吉祥画却没那么好懂了。
“河清海晏”我们都听过也会说,但是当这副图谱摆在你面前的时候,恐怕很多人都说不出为什么它叫“河清海晏”。

而对吉祥图案不怎么了解的人,看到这副“杏林春燕”多半也会以为这是描绘春日风光的风景画罢了。

其实,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开始用一些简单的图案和纹样来表达吉祥了。这些吉祥图案经过长期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而这些图案又和很多历史典故、民间风俗乃至神话传说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看懂这些吉祥图谱,也能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

这本由两位文化学者——李宏震、徐洁佳共同编写的《吉祥谱》是一本专门介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书。
李宏震近十年来一直扶植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徐洁佳则一直从事非遗工艺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再造工作。他们联手编写这本书,积极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纹样丰富的故事内涵推向大众市场。
两位作者在书中精心整理收录了100幅传统吉祥图案。这些吉祥图案是从民国时期的报刊上收集到的,作者在黑白线稿的基础上添加配色,做成了精美的彩绘。

古人将这些图案描绘在画稿、瓷器、刺绣乃至建筑上,社会发展至今,这些图案也并没有消失。我们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它们依然随处可见。
书中把这些图谱按照“福、禄、寿、喜”四个大类做了归类,读者在看目录的时候,就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图谱是蕴含着“祝福、财禄、长寿、喜乐”哪方面的祝福含义。

作者为每张图都配了文字介绍,先是为我们描述了画面内容,然后仔细解释了画面中每一项元素所代表的含义。
细心的你只要多看几页,就能发现很多元素都是在反复运用,彼此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吉祥元素”是什么?
比如 “如意”和“灵芝”,你能想到这二者的关系吗?
作者在“平安如意”中介绍到,如意最早是挠痒的工具,因为令人舒爽惬意,故称“如意”。后来发展成为用来赏玩的器物,也有了祥瑞的寓意。
但是“万事如意”这副图中却没有如意的身影,古人用的是灵芝这个元素。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材,人们视其为仙草。而灵芝和如意在外形上恰恰十分相似,所以常常用灵芝来代指如意了。
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我们再看到一副图中有如意或者灵芝的意象时,就知道该如何更贴切地来解读它们了。
其实吉祥图案所运用到的元素主要是有四种主体:神话传说中的祥瑞意象;佛家诸宝;吉祥字词;名贵花木以及珍禽奇兽。
“吉祥元素”怎么运用?
而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则大概有象征、谐音、比拟、变形等,我们也经常会在一幅图中发现几种手法的并用。
“杏林春燕”,由于古代科举会试多在杏花盛放的春日举行,且“杏”谐音“幸”,所以杏花有“及第花”的寓意。同时,取“燕”的谐音“宴”来代指新科进士齐聚的“杏园宴”。这便是人们用“杏林春燕”来寓意金榜题名的原因了。
“玉堂富贵”,人们用玉兰和海棠来表示“玉堂”,代指典雅之地,又用牡丹象征富贵。所以这幅画就暗含了富贵显赫吉祥的气息。

“玉树临风”,用来比喻某人身姿潇洒,品行出众。“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常用来形容才华优秀之人。但是在这幅图谱中,人们画的却是一株盛放的玉兰花。这是因为玉兰花开洁白,古人爱其清新高雅,多以“玉树”相称。玉兰在风中盛放的模样,既像是玉树风中挺立,又像是君子的风雅之姿。

如何解读“吉祥谱”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种感觉,解读吉祥图谱就像是解读一套密码。知道了各种吉祥元素的代表意义以及人们惯用的表现手法,就可以详细解读出每一幅吉祥图谱的确切寓意。
的确,我们的老祖宗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都隐含在画面之中。如今,我们通过解码这些画面,不仅得以了解古人对家庭学业事业的期望,也能感受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这种看似隐晦的表达方法,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但是一旦你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又能体会到这种克制之下那浓烈的情感。
如果可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吉祥谱,讲述吉祥谱。这不仅是为了读懂眼前的一幅幅前人画作,也是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