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关系的表达
我去看郭富城。他在1999年的荧幕上拿着电吉它,用红头巾在脑门上绑了一个紧紧的结。这不是关于舞王的表演,而是一部变成狗汪的爸爸守护女儿的电影《来自汪星的你》。
可惜的是,我看了半部就逃跑了。
同场次的一家人里,女儿一直在发问,这是为什么呢,他去哪里了,他想要做什么啊。我没有觉得孩子吵,而是孩子的提问就是我的提问。在大面积的旁白叙事与闪回中,故事的前因后果全在掌握之中,但是心里还是会忍不住发问。看到中间,女儿遭遇事业危机,父亲狗(自以为是地)带女儿去童年游乐园玩耍以为可以疗愈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尽管看了50分钟,但我对这对父女关系根本不感兴趣。
电影像一本说明书一样,所有的情感、内容和人物关系都说出来了。
回家翻出了《不求上进的玉子》。前田敦子套在宽大卫衣里一脸懵懂的样子,吃饭、上厕所、看漫画,像极了在家受尽宠爱的我。父女几乎没有交流,但是父亲做饭、晾衣服、收拾、洗碗,无一不在表达什么。
于是有了这样鲜明的对比。《来自》郭富城在片头就把家庭关系交代清楚了,“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就变成了天使。“和《不》的末尾玉子第一次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在这样下去爸爸可能真的要结婚了。”《来自》里不停闪回的爸爸给女儿盖被子的场景和《不》里没有一个闪回,爸爸在与女儿争吵后,打开了女儿偷偷拍的照片,不自禁把皱着的眉头变为了向上扬起的嘴角。
诚然这个世上有太多种父女关系了。看到《恋爱兄妹》里蒸包妹妹接到爸爸的电话时候,我会明白:这就是被父爱包裹的人生呢。看到《万神殿》里女主和爸爸通过游戏来灵魂相逢,我会明白对亲情的依赖是人生使命所向。看到《炸鸡奇遇记》或者是《超能异族》里爸爸想到女儿就两眼放光的模样,我会明白大部分爱意不用言语。
除了这些之外,在《不》里,我还看到了这个为了女儿不再成家的父亲,脸上微笑着对赋闲在家一年的女儿说,“你还是搬出去吧,不管有没有找到工作。”仿若那些将小鸟推下巢穴让它们学会飞翔的成年鸟,又如那些驱逐幼猫让它们学会自立的成年猫。
在关于亲情的课题上,我还是幼稚得要命。但所有不言说的空白里,充满了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