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安史之乱一代与庄子哲学
一、小传
王维少年时便才华出众,20岁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仅几个月,下属伶人私自作舞为不敬,累及王维贬官任济州司仓参军,5年后25岁裸辞,隐居,28岁学禅宗, 30岁妻子去世,此后独居30年。 33岁闲居长安,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得宰相张九龄提携,宦途开始顺畅。
36岁时,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台。54岁安史之乱爆发,55岁随长安陷落,服药弄哑自己,但仍被安禄山重视委任官职。56岁唐廷收复长安,对曾任伪职的旧官僚非常厌弃,王维下狱,但因曾写诗怀念唐廷,在安史之乱立功受重任的弟弟上下奔走,皇帝特赦。59岁官至尚书右丞。60岁,“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居室中除去茶档、茶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的生活。每当退朝之后,净室焚香,默坐独处,冥想诵经。
二、安史之乱一代
开元一代,很多青年人在大唐最鼎盛的时候,怀揣梦想,从各地奔赴长安,但也见证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岑参高适参战,王维、王昌龄被俘,杜甫颠沛流离,李白被卷入藩王叛乱。高适投奔哥舒翰,岑参跟随高仙芝,王维弟弟王缙协助李光弼立军功,李白被郭子仪所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迟暮的名将哥舒翰,因唐玄宗的昏庸,军灭身死。
名将和名臣,见证大唐兴衰。他们没用尽力吗?他们竭尽了全力,有人投奔边塞,有人辗转关中翻越秦岭,有人毅然从军,有人坚守城池,有人劝谏,有人服毒装病,有人躲上庐山,有人跟奸相宦官斗争,跟叛军作战,跟皇帝同僚勾心斗角。
后人想穿越回安史之乱,穿越成谁呢,什么事这些人没有做过呢?年老的名将哥舒翰抚膺恸哭,不久被俘被杀。庄子曰: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历史面前,命运复杂,个人有限。庄子曰: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幻想改变命运,改变他人,改变世界,都是巨婴的病态。只有安时处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禅宗和庄子,给了这些人很大的指引。
三、王维、 裴迪的庄子诗
禅宗跟庄子有历史渊源,内核相近,都是讲减法和本自具足。
裴迪是王维的好朋友,也是开元一代饱经动荡的青年,经历相似,命运相交,多年相伴,患难相助,诗歌相谐,禅庄相参。
终南别业·公元758年,57岁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王维)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裴迪)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裴迪)
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王维)
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宿诺。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裴迪)
译文:庄子并不是傲吏,他之所以拒绝楚威王以相位相招,是因为自己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庄子偶然做了个漆园吏不官,不过是借这里寄存形骸,其实如那“婆娑数株树”,精神早已超脱了。
裴迪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苏霍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小议2025年一季度美国日本经济数据与最近的日债表现
- 幸存者,而非受害者:对于不好的人和事 (2人喜欢)
- 产业降级,相控阵白菜化(印巴冲突歼十C战绩背后) (2人喜欢)
- 市场与看人,在波动下无论看多、看空都永远正确 (1人喜欢)
- 闲谈,喝茶与蒸玉米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