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一流的人一定掌握了这一招
我们并非生来就知道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不过,优秀的沟通技能几乎每个人都能学会,都成为超级沟通能手——几乎能跟所有人做好沟通,即使在最不可能的情况下也能设法建立联系。

01
—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到一项尚未正式发表的实验,关于如何帮助人们减少沟通中的焦虑。实验要求参与者在开始沟通之前写下几个自己希望讨论的话题。这项练习大概要花30秒,而且参与者写下的话题在实际对话中通常不会出现。研究者发现,预先准备话题列表会让沟通进行得更加顺利。比如沟通中令人尴尬的停顿有所减少,焦虑减轻,而且参与者事后表示自己在沟通中更加投入。

02
—
我在现实中给企业培训《有效沟通术》这门课程时,也会主张学员在沟通前做好准备,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明确主题(话题)和目的”,也就是上述实验中提到的“准备话题列表”,当我每每讲到这一点时,学员就会有疑问:我也会准备话题列表,但我觉得反而会让沟通变得不那么顺畅,甚至还会出现冷场的情况。经过和学员的深入沟通,我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他的确会在沟通前准备好话题列表,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个好习惯,但是他将该列表存放在电脑中,每次正式沟通的时候就会打开电脑,对着话题列表按照之前准备好的话题顺序,按部就班地一一进行沟通,然后就发生了前文描述的尴尬情况。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自己不愿意记忆话题列表,反而让电脑成为了沟通的障碍。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演讲者站在讲台后面演讲一样,殊不知那个讲台就是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一道墙,将原本联系在一起的双方硬生生地隔离开来。电脑拉远了沟通双方的距离,当然,又有人有疑问:我不看着电脑里的话题列表,我怎么记得住呢?我想说,如果你连将话题列表记在脑子里的准备都不愿意做,那咱就别追求有效甚至高效沟通了;第二,自己认知不到位,话题列表更多是用来应变的,而非照搬。在正式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很少能完全做到按照自己预设的话题顺序一一沟通,因为沟通对象未必会完全按照预设的节奏沟通,甚至还会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此时就需要应变,即时性调整预设的话题顺序。当突然发现沟通有点要戛然而止的味道了,马上想想预设的话题列表里还有哪个话题没有沟通,马上提出来,就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
工作中,你可以在接触新认识的人之前运用“准备话题列表”这一策略,特别是在你感到焦虑或紧张的时候。无论你是第一次去见自己的上司,还是与你的客户一起去喝杯咖啡,抑或是尝试与自己钦佩的同行建立联系,都可以在开始沟通之前大致想一想自己希望讨论什么话题并列出,与工作有关或无关的话题都可以。

03
—
总之,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不会真的聊到你提前想好的话题,这些话题也可以帮助你预防冷场。预测可能讨论的话题,会让你在沟通中更有信心,为有效的沟通做好准备。
关键词:沟通
王坤 | 文
王坤著有畅销书《六段有效演讲》。他是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培训》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