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读书随记(一)
人生第一次写读书笔记,这种感觉还挺神奇的哈哈哈。
“可以同情,但不能共情“。刚刚结束与一位学生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会谈,这已经当天我约的第四位遇到困难的同学了,疲惫感和一阵莫名的酸楚涌上心头,这是我当上辅导员后大概一个月的一天。路过其它导员的办公室想着交流一下这位奇葩同学的情况,前辈看出了我状态的不对,对我说了一句与学生沟通时可以同情,但不能共情。我看了下学生名单觉得有道理,这么多人的情绪和烦恼我都认真聆听并代入进去的话,可能过不了半年出问题的会是我。
时间往后倒退一天,我正在执行给自己定下的从成绩低到高与每一位同学一对一聊天,增进了解并发现潜在风险的目标,为了取得好感甚至还自费买了几箱巴黎水,毕竟能到这所学校读书的家境都不会差。突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说她儿子不接她电话并不去上课,我找教务处要了她儿子的缺勤list,情况属实,于是我决定让这位同学明天插个队过来喝杯水。
聊天过程开始其实并不顺利,这位同学防备心很重,好在从其他几个轻松的话题旁敲侧击之后终于能进入主题,我才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妈妈掌控欲太强激起了逆反心理,高三为了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休学一年,放弃了高考最终在比赛中却没有发挥好而颗粒无收。他好像把这件事看的比什么都重,彻夜失眠无法放下并发展到旷课。这种奇葩的原因起初让我感到震惊和不理解,我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只能尝试代入他的经历,认真聆听产生共情后表达自己对他的理解,再给一些非常非常常规的安慰和建议。终于他在踏出门口时对我笑了一下,但我并没有信心真的能改变他什么,毕竟连他妈妈这么多年都没办法的事情。
“是啊,而且我觉得很开心。“幸平说,”以前我从来没有帮谁解决过烦恼,就算是蒙对了也好,歪打正着也好,得到别人的夸奖还是挺高兴的。敦也你不这么觉得吗?“
几天后接到他妈妈的来电,这位同学居然真的有按照我给他的建议一步一步去尝试拥抱现实,重新出现在课堂上,我从心底感到欣喜和幸福。我心想“原来这种事情真的可以做到,那两个多小时有没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联想到前辈对我说的那句话,我觉得自己可能没办法去成为一名合格且成熟的辅导员,因为如果你不尝试走入对方的内心,又怎能奢求别人把你的话放进心里?
在读完《解忧杂货店》第一章的故事之后,我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对于遇到烦恼的人来说,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而是无顾虑的倾诉以及聆听和理解”。真正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只有自己才知道,很多人或许是被自己困在怪圈之中以至于无法跳出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是因为知道家人/朋友的回应不会是自己想要的,或是怕给身边的人带来烦恼,很想倾诉但又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进行倾诉,复杂的情绪在脑海里像乱麻一样解不开。我想如果给他们一个无顾虑倾诉的机会,哪怕得到的只是最普通的理解和建议,或许可以自己冷静下来缕清线头,最终自己与自己和解。
说不定我们烦恼的事情实际上微不足道。
一个学期之后我转岗到了教务处,最终也没能来得及实现对所有同学一对一聊天的目标和承诺。或许我确实不是一位成熟的辅导员,我的“解忧杂货店”也没有办法接待那么多顾客,但起码对我认为值得的人,我非常愿意去给予我的全部善意、耐心和理解。看到值得的人因为自己而变得快乐,或许也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话说回来,我也好想要知道“解忧杂货店”的地址。
-
沙雕網友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30 19: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