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关系是怎样的?说说那些被滥用的心理名词
概要:这篇文章对心理学一些常见术语的误用提出了建议。避免滥用心理学术语,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关系和情感互动。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你可能已经接触过大量心理学词汇。其中大部分出于善意和教育意义,但有些似乎是为了批评或病态化。
比如像“触发”、“煤气灯操纵”、“有毒”和“自恋”这样的术语被滥用,既不严谨也不准确,误导了人们,反而让人们对心理学产生偏见。这种情况,看似人们对心理科普有所提高,但以夸大、错误陈述甚至歪曲事实的方式是得不偿失的,这与普及心理学的使命相悖甚远。以下是最容易用错的词。

Toxic有毒
我们常听到有人指责另一个人:“他是有毒的人”。上世纪90 年代末,Britney Spears 发布歌曲《Toxic》,“有毒”这个词逐渐流行开来,甚至被滥用了。很多引起两人冲突的事物都被称为“有毒的”,比如与人说话十分聒噪,都可能被当作“有毒的人”。
但实际上,有毒的关系少得多。比如说:故意对他人造成情感虐待是一种“毒”;两个人互相伤害却无法分开的关系也可能是“有毒”的。很显然,有毒的关系体现为造成一方或双方产生持续的心理伤害。
在情感虐待关系中,一方觉得自己无法离开另一方,而后者可能出于对孤独的恐惧,不断贬低前者的同时培养这种信念,这对两个人都是有毒的。或者说一方只是为了实现操控的目的,让对方陷入不安、恐惧和焦虑的环境中,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和人际关系也受波及,也可以说是“有毒”的。
但如果你们的关系不顺利,或者不得不与一个你觉得不好相处的人打交道,这并不符合有毒关系的条件。那么,我们不应该轻易给对方打上“有毒”的标签。

Narcissist自恋
“自恋者”这个词,往往是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近年来,网络上经常被用于定义那些自我为中心的人,但是这是一种滥用。
实际上,“自恋者”是指那些不同意并且不会吸收新观点的人,或者喜欢大声宣传他人不愿听到的观点吸引注意力的人。我经常看到很多人评价前任,说TA是个自恋者。我认为这是情感破裂之后的心理防御机制——我没有错,那一定是他的问题。由于关系已经破坏,情绪低落,特别是被分手方急于找到被分手的答案,于是判断对方是个自恋者。
根据完整的 DSM-5诊断手册,自恋者还包括更多内容:对自己的才能自以为是、权力幻想、习惯利用他人、对钦佩的需求根深蒂固以及无法接受批评 。在极端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自恋者处理信息困难,忽视任何不讨好他们的信息来源,而是寻找新的信息来维护自我。他们还经常傲慢、自以为是、剥削周围的人——这些品质在个人成年早期的各种不同环境中都足以表现出来。
Gaslighting煤气灯操纵
2022年,韦氏词典把“煤气灯”作为年度词语,反映出它在美国社会文化中的使用程度。这个词在网络空间被经常使用,有些人会把普通的人际冲突贴上“煤气灯”的标签,这个词也变成了一个动词:“不要对我煤气灯操纵!”
但是,就像上面提到的“自恋”一样,真正的煤气灯操纵指的是更具操纵性和险恶性的目的。1944年有一部老电影,就提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煤气灯操纵”。丈夫是一名暴力狂,他通过否认她妻子的现实经验来制造恐惧。比如妻子知晓的常识,该丈夫对其真实经验进行否认和打压,造成她的自我怀疑和认知混乱,产生操纵和控制的目的。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人际关系虐待会更加微妙。比如,有人会说“你太敏感了”,这句话就是在否认另一个人的现实经验。但当你反击,人家反而更加说你敏感,从而达到为自己作掩护,并加深你自我否定的目的。
拒绝术语滥用
滥用“煤气灯”“自恋”这样的词,会产生“狼来了”的效果——让这个词变得越来越不准确,从而弱化了这个词本身的力量。因为这些心理学术语,往往是揭示一段关系的虐待性质。一旦被滥用、弱化,会导致真正的情感虐待难以识别和拯救。
所以,当你在网上发帖时,不要低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更准确地使用词汇,可以帮助朋友提高心理意识,也可以避免给自己造成过多错误暗示。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打赏,给予我不断创作的力量特别鸣谢:jojo、森田蜜、月球势力撒旦Barbie甜心、莫唯、胡明勇、多罗罗、物你、阿利

公众号:郭不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