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个借口
《死亡诗社》表面上看是一部励志电影,但实际上电影中励志的成分并不多。基廷说的话学生们都没有听进去,学生们那样做只是为了满足基廷,是为了让基廷高兴,因为基廷说:“享受当下,抓住每一天,孩子们,让你们的生命不同寻常!”于是学生们开始“放飞自己”,“打破规则”,“活出自己”。但这是假象,学生们并没有因为基廷的这句话而获得解放,基廷的这句话成为了他们新的枷锁。“要自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建议了,它成为了一个新的命令——之前的命令是“守纪律”。今日的社会不就是这样吗?人人都在高喊“做自己”,“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结果呢?人们并没有获得自由,人们在“做自己”的口号下,离做自己越来越远。向往自由的结果就是离自由越来越远;追求爱情的结果就是离爱情越来越远。于是纪伯伦发出绝望地哀叹: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这不是逃避吗?你自己没有找到爱情,或者你的爱情失败了,你分手了,你离婚了,然后你退缩了,你不想要爱情了,你只是去爱。对方在的时候你爱,对方离开的时候你坦然接受,对于爱的结果,你丝毫不在乎。换言之,你没有目标,你只是爱,为了爱而爱。是时候告诉你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了。你们之所以保持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你们不愿意看到不好的结果,如果你爱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话,你会很失望。于是你索性换一种态度,我只是爱,我不期待结果,我不奢望有任何结果。但这样一来,你也就不是在爱了,你只是在安慰自己,你害怕面对那个糟糕的结果,所以你在爱的过程中,不会那么投入,你会时刻提醒自己,我只爱,我不要求任何结果。结果就是你并没有在爱,你只是在装样子,你会告诉自己,自己才是第一位的,要先爱自己。这种“先爱自己,再爱别人”和“只爱,不要求结果”的思想使你们离爱越来越远,于是爱在爱的名义下消失了。《死亡诗社》中的学生不就是这样吗?尼尔自杀了,因为父母反对他走演员这条路,父母希望他学医。如果换做是你,你会因为父母反对你做你所热爱的事情而自杀吗?你当然不会自杀,因为还有别的路可以走。重要的是,你要实现这个愿望,而不是用死亡这种形式来捍卫这个愿望。愿望是捍卫不住的,尼尔死了没人觉得他多么了不起,人们会觉得他很可怜,他很懦弱,他是个失败者,他因为遇到一些困难便选择逃避问题,而不是想着解决问题,这没什么可值得效仿的,这是我们应该感到耻辱的事情,这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这里,我们要纠正拉康,自杀不是成功的行动,他只能是懦夫的逃避。
-
豆友220535027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5-06 0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