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吾所爱也
我们那地儿,油条叫“油炸鬼”,一说是“油炸桧”,秦桧的桧,意思是对待这个大奸人,叫他永生永世下油锅。但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桧和鬼皆不同音,不知是哪里的方言编出的故事。
可能是我妈不喜欢,或别的原因,小时候很少吃到油条,豆浆油条版的早餐只是书面知识。记忆里最深刻最好吃的,是大学一个暑假在华东玩耍,去灵隐寺的那天早上,在旅馆附近的早点摊买了一套烧饼油条,油条比我们老家的要长大得多,用烧饼裹了,对折,形成两个口袋,里面浇上甜酱(那时候还不敢碰辣酱这种强烈霸道的调料)。一口咬下去,香、软、韧,一下子打开了美食新世界的大门,并且知道这个组合的量词叫“套”。打道回府那天,我自己跑去早点摊打包了三套烧饼油条,塞在饭盒里,靠着个坐了33个小时的绿皮硬座,冷了也好吃。
独立自主之后,油条吃史日渐丰富。据观察,油条是早点里最受欢迎的单品,去的时间不对,就可能要站等出锅,或者干脆售罄,这可能是小时候很少有机会吃到的原因。油条的外观大抵相似,但长度、厚度、脆度、密度、颜色、味道各有不同。不怎么喜欢刚刚出锅的,油味儿冲,要放一会,略疲软,吃起来才有面食的韧劲。但凡放久了还直愣愣站着的,多半不怎么好吃。
有一阵顺德“毋米粥”风行,标准配套是一盘又粗又胖的巨型油条,口感和质感和早点摊完全不同,又是另一番风味。一般是等涮完肉类,粥水吸收肉类变得香浓,搁粥水里吃。我是等不及的,油条上来就先空口干一截,特别管饱。
现在上班的路上,有三个早点铺子卖油条,如果绕远一点,共四家。其一是麦当劳,好吃是好吃的,豆浆也特别好,只是短小贵。关键是麦当劳早餐好吃的太多,每每进去就舍弃油条了。离我家最近的那家,以及要绕路的那家,试过一两次,就是直愣愣站着的那种,有股工业的味道,怪怪的。最好吃的那家,就卖得很快,平常时间出门,去到多半已卖光。有一回看到盘里剩最后一根,不是待售那样躺在盘里,而是已经用小袋子包好,我问:“这个可以买吗?”妹纸说:“可以的,最后一根了,本来想留着自己吃,美女你要就卖的。”麻利的就递给我,我有点不好意思,夺人之美了。其实我很少在外面买早餐,都是在家吃一点,再带一截法棍回公司,今天也带了。经过那个早点铺子,习惯性张望油条的身影,咦?还有两根,那么我买走一根也不会妹口夺食。明明已经走过了,又倒回去买。把油条插进豆浆里,一口咬下,甜咸香软。
真好吃丫。
(法棍(白眼):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