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我们会时常羡慕身边那些长期能够坚持学习、锻炼等看起来很“自律”的人们,但我们为什么无法做到像他们一样自律?很多人会归责于自己的懒惰、缺乏自制力等,但可能事实并非如你想象的那样。
《稀缺》是由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共同创作的行为经济学著作。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概念“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
为什么穷人很难摆脱贫穷的状况?是因为金钱不富裕的人们,得时刻为各种各样的账单或者费用焦虑,这些事情已经占据了他们脑中绝大部分心智带宽,从而导致他们无法考虑长远的利益(这也跟人性偏好即时回应有关),只关注于当下的需求,哪怕为了满足当下的需求,会给以后增加负担。
每个人的心智带宽都是有限的,穷人要把绝大部分心智带宽用来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而富人因为生活富裕,日常生活几乎完全不占用他们的心智带宽,做家务有保姆,乘坐飞机可以走快速通道,商务舱也减少了别人的干扰等。这也是为什么穷人很难跨越阶层的原因:富人保留足够的心智带宽可以做一些对长远利益有用的事情,不断的保持进步,而穷人能顾好眼前的生活已是疲惫至极,根本没有额外的心智带宽可以给自己足够的能量去跳出目前的现状。
倘若一个人的心智带宽是充足的,他会更有意愿考虑长远的利益,做一些对将来的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比如学习这种需要启动更多心智带宽去做的事情;倘若一个人的心智带宽每天被日常琐碎事物占满,他剩余的心智带宽不足以支撑他掌握和学习额外的技能,他就会倾向于把时间花在一些不需要消耗自身带宽的事情上,比如刷短视频、打游戏等低级娱乐上。
稀缺原理不仅适用于金钱,也适用于时间。日常忙碌的人们,时间永远不够用,忙碌时因为没有办法拒绝去处理当下迫在眉睫需要做的事情,人的心智带宽会变窄,做事效率变低,且很容易出错。一个工作996的员工,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他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每天下了班就已经筋疲力尽,也没有额外的心思花在别人身上了,单身的人士很难找到配偶,已婚人士也很容易因缺乏和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而产生矛盾。
《稀缺》这本书中提到解决因稀缺原理导致的贫穷等一系列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有余闲,要在金钱富裕/时间充足的时候给自己设置缓冲机制,如储蓄/提前做准备等,这样便在需要用钱的时间可以有钱用,忙碌时因提前做了准备可以高效完成某项事情,如平时养成随手整理的习惯,就不会需要再花太多额外的时间清扫打理房间。
举一反三,我们不仅要在金钱和时间上让自己余闲,想要解决因心智带宽变窄而导致的短视、忽视长期利益的办法,我们还需要学会清除自己生活中多余的 “垃圾信息”:远离毫无意义的是非八卦、无脑的短视频,隔绝自己不喜欢的朋友和亲戚关系,给自己的心智带宽留出宽松的空间,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我们日常要多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能更好的减少自己因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太多导致的焦虑和忙碌,避免自己心智带宽被浪费。
除了心智带宽的问题,我认为还有一个阻碍我们坚持一个好的习惯或者不想做某件我们自觉对自己有益的事情的原因是:想做的事情对我们的大脑来说太困难了。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做一件自我认知有困难的事情,意味着要否定自己的优越感,承认自己的挫败,且困难的事情,我们往往很难想象到这件事情成功的结果,进一步打击了我们的自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总结出了一点技巧,对我个人来说颇觉有用,分享给大家:
一个困难的任务,首先我们要分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一步步拆解任务。那么任务的困难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 对任务本身的经验不足,练习次数太少,这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大家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和别人一样做到毫不费力。
- 追求完美,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做了一件事,如果不能完美呈现,好像就暴露了自己的缺点,所以迟迟不能开始。
- 对任务本身掌握信息不足,误判了任务的困难度,或者前进方法/方向错误。
分析了困难的原因之后,我们再一一拆解任务,降低任务的困难度,让自己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个任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先搜寻相关资料,咨询专业人士,选择正确的方向,准确评估困难。如果一开始信息掌握不够充分,努力方向错了,就会浪费很多无用功,比如我的目标是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我每天努力背诵100个单词,但是哪怕我学会了一万个单词,我依旧不会开口说英语,每天背诵单词并不能帮助我实现我的目标,这就是典型的路径方法错误。
- 进一步拆解任务,把任务最小化。比如培养一个运动的习惯,对于很多人来说,运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只要一想到要跑10公里,心理和身体就特痛苦、特难受,这就是一开始先入为主地为自己预设了较大的困难。运动首先要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自己想要跑步,一听10公里吓坏了,但是1公里基本上难度不大,出去跑个1公里,如果觉得还可以,再去跑2公里,一次的强度说明不了什么,重点是坚持(一天跑20公里的效果,远不如坚持跑10天2公里)。实在不喜欢跑步,可以跳绳、爬楼梯、瑜伽、甚至走路也可以,先把运动习惯培养起来,再加强度,这是正确地培养习惯的做法。之前因为准备考研,我放弃了坚持了很久的运动习惯,出去跑了一次步,累得直喘,第二天就不想跑了,但是我内心不排斥跳绳,那我就选择跳绳,早晨起来跳绳有点冷,先跑个1公里热个身吧,跑1公里身体感觉还行,那再加个一公里吧,运动习惯就是这么慢慢养起来的。我们要学会跟自己对话,不要强硬的逼自己的身体做自己觉得困难的事情,毕竟强扭的瓜不会甜。
- 允许自己失败,不要追求完美。人无完人,既定的计划没有完成,或者任务完成的不好,不需要气馁,收拾下心态,反思原因,第二天继续就可以了,没有人会因为浪费了一天或者几天的时间就毁了自己的一生,但人们总是会因为自己做一件事做了一万次而在这件事上取得成功。
- 断舍离。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要,什么都想要只会导致你什么都做不好。但什么都可以舍弃,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舒畅的心情这三样断不可舍弃,因为身体健康是1,没了这个1,后面无数个零都无意义。
- 为自己准备一个好的环境,要学会给自己的坏习惯设置障碍,为好习惯减少障碍。比如想要培养一个阅读的习惯,那就在自己的床头,自己的包里,自己经常坐的位置都放一本书。不想自己浪费在短视频上的时间太多,就主动在临睡之前把手机放在自己不容易拿到的地方,且静音。
我喜欢思考,也更喜欢实践,学到的道理要懂得学以致用,在这方面,毛主席是伟大先导。想一万个小时,不如做一个小时。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
道人-易乾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2 00: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