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问题不值得
我以前思考问题有个习惯——既然花了时间,就想把问题搞明白。要不就觉得时间成了沉默成本,亏了。其实,思考问题也需要及时止损。因为有些问题,无论你最终是否能搞明白,它都不那么值得花时间去琢磨。
在钻研很多问题的时候,你并不知道最终能不能搞明白。不是说最终搞明白了就值,搞不明白就不值。很多问题,你去琢磨它就已经不值了。因为世间的问题多得不得了,绝大多数问题,搞清答案意义不大。
举个例子吧。比如《无量寿经》里,《大正藏》本有句话叫“佛语阿难”,宋本不一样,叫“佛告阿难”。你说,有没有必要去研究这个地方最早到底是“语”还是“告”?
必要不大。你不一定能研究出来。就算研究出来,意义也不大。无关宏旨。当然,有些人可能硬要把它拔高,说出这样那样的意义来。实际上,它有多大意义,根据常识就能判断。哪怕你这个地方搞定了,还有些地方,有的本子是“唯”,别的本子是“惟”,你还要研究到底是“唯”还是“惟”吗?
把一张A4纸撕碎成几百片,从窗户上撒下去,很容易,一分钟就可以做到。但如果把已经撒下去的几百张碎片捡起来,一一拼接,复原成撕之前的A4纸,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有些碎片可能飘到水沟里了。也许可以完成——没有水沟,数百张碎片也能拼齐,大概要花上一周的时间甚至更多。那么,你要不要去干这个事情?
很多任务的确有望完成。但不管最终是否能完成,尝试去完成它都是一件不太值得的事情,有时候相当不值得。
我对世亲菩萨有我的理解。我不相信他是听了无著菩萨的劝说,幡然悔悟,改信大乘。这么聪明的头脑不至于太幼稚。其实道理蛮简单——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在世亲菩萨的年代已经相当完备了。如果不动根本架构,就只剩下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这种工作是丝毫不会让世亲菩萨兴奋的。他自然要投身方兴未艾的领域,钻研大有可为的学说。他也是少有的具备条件的人。
今天很多人学习阿毗达磨,总在抠一些无关宏旨的细节。如果是已经把大问题都搞明白了,钻牛角尖也无可厚非,精益求精嘛。众贤论师就是这样——他在很多细节上比世亲菩萨完善。我今天讨论阿毗达磨优先引用的是众贤论师而不是世亲菩萨。但是,众贤论师所处理问题的意义,应该说是大大不如世亲菩萨。况且今天很多学习阿毗达磨的人,连大面上的问题都没搞明白,就早已陷进入海算沙的困境。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偶然林叟,四时佳兴 (3人喜欢)
- 烂尾的工地 (3人喜欢)
- 越过边境的少女 (4人喜欢)
- 我哪敢跟领导讨价还价 (9人喜欢)
- 半夜摸鱼的队长和会计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