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息自光年——繁衍于时空。
Time is beautiful.

最近,幽对『时间』颇感兴趣,无意中刷到的一则同城展览,恰好是关于时间的,这,似乎已经构成了不得不去的理由。 然而理由说白了,依旧是理性思维下诞生的产物,虽然艺术与科学之间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但是如果就感性思维而言,下面的或许才是真实原因吧: 感觉,冥冥之中有着一种呼唤,来自光年。 如果将这种呼唤更文艺范点的话,似乎已经被张爱玲名状过了——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 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 步 也没有晚一步 刚巧赶上了 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 惟有轻轻地问一声 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
是的,没有先知先觉,也没有后知后觉,当下,就是一切。 展览的主题名很有意思——生息自光年。 分享观展的具体内容前,其实不妨先从展览的主题名上揣摩一番。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些年来,在幽生中发现,很多的『人事物』是经不起推敲的,当然幽自个儿也概莫能外。经不起推敲,并不等同于——坏,事实上,或许这才是常态,而构成常态的反而是『人 | 事 | 物』的变态,换句话说,因为我们时常会改变,这些改变本身反而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不变的状态,也即——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世上真的不存在所谓的Timeless吗?
目前的幽解中,似乎上述的问题并不绝对,或者说:这,同样是个哈姆雷特的问题。“别对我说永远永远”的主语毕竟是人,总归是有些永恒的,而这些永恒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 说到时空,其实和这次的展览有着莫大的关联。 试问,你真的懂光年的定义吗? 年,无疑是时间单位,但光年却是实打实的距离(空间)单位。 LightYears,3分钟 由此不难发现,光年,其实是时空的结合体,或者可以说是联觉的一种体现——由时间感联系到空间感。 其实对于『观展』这件事来说,幽觉得观展是件很『正经』的事儿~这个正经如果再严肃点来说,不妨可以用另一个词来代替——科学。是的,如何科学地去观展,毕竟之于艺术作品本身,虽然创作者融入的肯定不止是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往往也有迹可循,但是就比例来讲,呈现在观展者眼中的肯定是感性大于理性的。而所谓地科学观展是就观展者而言的,就是如何让我们这些观展者,而不是创作者也学会用不同的思维去欣赏。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探索和践行的想法。 毕竟,在当今这个时代,“窥一斑而见全豹”不太现实,太过片面地去看待某种事物,容易陷入“偏信则暗”的陷阱,必须融入多种思维,以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全貌,才能识破【断章取义】的谎言。 斌斌有理,应该是一种趋势。 文 | 理 | 武的三生斗魂,应该提早纳入修炼计划了。。。 是的,自由而又全面地发展,才能早日圆梦! 言归正传,该聊聊逛展的具体细节了。
OS Is Mos

在偶然与想象中押韵,于润物和泽被间对仗。



上面三幅图,由上至下地==========去观看,有没有发现一个和我们常识背离的现象?第一幅图中间是个花骨朵


正常来讲,如果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盛开后,它的花蕊应该如上图右侧,花蕊向外,或者像如下这幅图:

但是实际幽所看到的则是左侧般——花蕊向内。 简而言之,这是一朵倒开着的花朵。
My Thology

这幅图,从色彩上来讲,是Yellow。如果远观的话,可能一开始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圆,但近看发现实则不然,从肉眼观察的角度来描述,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状,不好说,目前幽并不知道对于上图的那种形状是否有着其学名,直观感受是——左侧更像一个圆,而右侧似乎趋近于抛物线? 如果你以为『颜色和形状』就已经构成这幅艺术品的全部了?那其实还是限自己于“窥”的范畴了。 因为影子也是它的一部分,虽然这并不是创作者创造出来的,但是由于环境(场景)中灯光的加成,投射出的影子毫无违和感的与Yellow实体构成了一幅较为完整的艺术品。 However,that's your whole imagine? 确切的说,并不是。 你有没有看到,它背后的那堵墙,其实从『宏观』角度出发,又何尝不是Yellow的构成呢? 所以如果单从科学逛展,完整观艺术品的角度而言,In this time,You should be unlimited: 岂,止于色岂,止于形岂,止于影 岂,止于景 岂,止于想岂,止于像岂,止于人 还有一幅作品可以带给幽些许共鸣感,具体来讲的话,明明是一幅西方艺术作品,但是从中幽却闻到一丝丝东方美学的味道:


有没有发现,第一幅图和下方的剪纸从观感上来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阴阳双刻,左右两边的凹凸位置互为表里。 然而,在整个观展过程中,最能引起幽之感慨的莫过于下面这件艺术品:

理想主义者往往会过于浪漫: 『无可救药、至死不渝』似乎成了他们口头禅的标配,而现实主义者的理性,或者说科学,会时不时地去拉他们一把,就好比: 前者在感慨: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时,后者会来这么一句:今天中午你吃啥? 写到这,你有去看《宇宙探索编辑部》吗?《宇宙探索编辑部》——装在宇宙里的人。 然而相对现实主义者往往又不纯粹,怎么说呢? 拿一句谚语去谈的话,理想主义者对于鸡汤和谚语,如果幽代入感性思维而言的话,会有种如下的Feeling: 举个栗子: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但是从科学角度出发,或者说哪怕不言及科学,仅仅用屁股想想,你觉得可能吗? 但是从宗教角度出发: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nature away. 似乎还是有迹可循的:

What kind of nature? Human Nature.
而这,便是相对而不纯粹的地方了。
至此,我们不妨再反观上面那件艺术品:
它本身是有着语言的——神 · 语。
如果太阳,
是神之居所,
地球,
是人类的栖息地。
太阳无时无刻不在
无言地诉说:
“你又不欠我,
为什么非得作球自缚呢?”
你,听到了吗?
(请不要字面意义上理解这首诗,这首诗主要是为了表达不要『谈性色变』,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仅限于合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