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思想的缺位
今天看了一年前北大才女与上野千鹤子对谈的视频。当时被骂上热搜,不过我对双方都不太感冒,故而没关注。最近读了两本上野千鹤子的书,对她很是钦佩,于是把这个争议作品拿出来看看。
原来节目的制作初衷就是因为《始于极限》这本书在国内的大火。上野千鹤子也多次提到这本书。然而随着对话的展开,三个所谓的“北大才女”问出的问题却永远绕不开青春期女孩的烦恼与向往:与母亲的关系,对婚姻的憧憬,与伴侣的相处。练上野老师也不禁吐槽,好像是在为十几岁的女孩排解困恼。
和我看过的两本书中,80后对话人/通信人与上野老师的对话相比,真的是非常的幼稚。三个北大女的问题既不能展现当下中国女性群体的思想状态和生活境遇,也不具备对女性主义的基本认识。她们只能围绕自己的生活问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
上野老师的回答其实很多都在书里有所体现。但是相比书中深刻的探讨,用于回答如此浅显的问题也显得上野老师的思想缺乏光彩。好像一记猛拳打在棉花上。
昨天浏览豆瓣读书top250书单,发现上野老师的多部作品赫然在列。既感叹于上野老师的学术水平之高,也不禁感慨女性主义的作品真是凤毛麟角,上野千鹤子在中国出版业真是孤军奋战啊。
难道中国没有自己的女性主义发展历程吗?我们经历了建国后“女人能顶半边天”的思想宣传,经历了80后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一批幸运的独生女时代。长久以来,性别偏见仿佛离我们这些独生女很远,我们好像生来平等。
但是随着家族中生老病死种种故事的上演,看到一些网络上遥远的哭声,感受到女性在职场中的边缘地位,我才知道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差始终存在。
但是我却似乎没有看到中国经历过自下而上,发源于女性自身的反思和女性主义运动。作为女性,我们始终没有等到自己的成人礼。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