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沈阳)建筑博物馆——之二:历史
参观(沈阳)建筑博物馆——之二:历史
20240311
建筑博物馆是沈阳建筑大学的一个校内设施,是在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搬迁到浑南,且升格成为大学之后,单独建造的一个设施。
关于沈阳建筑大学的历史,这里不再多说,只是说一下建筑大学与建筑博物馆的时间线。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2003年迁入浑南,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
建筑博物馆2008年3月开始筹备,2009年8月开始设计,2010年5月建设完成。
在新校区建筑完成时,在建筑博物馆的位置是有建筑的,但不是博物馆,只是后来由于某种需要,在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在一篇“十二载坚守初心不改 一轮回奋斗再启征程——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博物馆开馆十二周年记”的网文介绍说,
原建筑是一座三层框架结构,设计之初对于其使用方式尚未形成统一的想法,只是在某个领导的坚持下,才决定改建成博物馆,这个决定有很大的压力。尽管有压力,有困难,比如原有空间的制约、资金不足、工期紧张、展品匮乏等,在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在2010年5月8日的世界博物馆日,建筑博物馆也开馆了。
在2013年度的中国建筑设计奖评选中,建筑博物馆获得了室内设计银奖。
在空中视角的博物馆,明显的与周围的建筑风格存在差异,就是不一样,有变化,不是机械的几何造型,色彩上也有了差异。
作为外行,很难理解这个建筑的结构与特色,同时也不理解博物馆设置的功用和意图。在看过了博物馆之后,无法理解这个博物馆的对象是谁。
作为素人,博物馆有些专业,作为行里人,博物馆又显得有些儿戏,即便是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这些内容同样也是有些浅薄和无趣。一方面有些空泛,一方面又有些随意,难以想象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显然对于更深层次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是过家家。
那么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功用呢。
我可能想到的几种可能如下:
1、学生作品的陈列室
多数的模型是学生的做的,或是某种阶段的某种要求的结果,比如课程设计,比如某种竞赛,诸如此类吧。因此这些作品的制作质量就有些参差不齐,规格和形式也极具变化。
2、某种形式的活动空间
这里面有几个可能。
一种可能是非教学的使用,有学生的 ,有教师的,或许还有其他的,这些在参观中可以看到一些痕迹,因此就可以作此猜想。
一种可能,不是可能,而是实际,是一个沙龙的场所,或是会所。
在博物馆的二楼有一个类似于会议厅的空间,在这里可以举行一些活动,比如讲座,沙龙,报告会,研讨会等,同时整个博物馆也具备这样的功能,这些在上述网文中有提及。
对于这样的活动,博物馆只是一个空间,一个背景。
3、某种需要的硬件
还是引用前面的网文:
博物馆作为一个巨大的教具,成为学生强化空间体验、理解建筑构成、学习构造技术的最佳载体。因此,在2011年5月的建筑学科评估中,建筑博物馆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展现了学校在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优势,也体现了学校在学科内涵建设上的长远思考,凸显了沈建大学科建设的积累与特色,获得了评估专家的普遍赞誉,帮助沈建大建筑学科首次在专业评估中获得“A级通过”的突破性佳绩,实现了国内学科排名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在2013年学校博士点立项验收工作中,建筑博物馆再次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独树一帜的空间,内容丰富的布展,“沉浸式”学习的氛围,给评审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助推学校建筑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和验收工作顺利完成。自此,沈建大抓住国家学科调整的历史机遇,在“985”众多的院校阵营中脱颖而出,成为继“老八校”之后唯一的具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传统建筑院校,引领辽宁省建筑教育迈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
可见博物馆的功用,非同一般。









疏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不知道我想说什么
- 应该怎样才好 (1人喜欢)
- 学习笔记:辽博的“女神头像”及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我的小品:角落 (1人喜欢)
- 新芽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