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卖专业设立的重要性
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就业难的问题再次凸显。
如果大学毕业的时间为23岁,那你将拥有10年左右的时间搞事业,做到管理层或者积攒够足够多的钱还能松口气。
可是如果在35岁之前事业没有起色的话,那未来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因为失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所以我就在思考,既然现在升入高中的比率逐年降低,目的无非是想让一些体力活有人干,那不如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兼顾就业。
我的设想是,现在给广大中年人就业兜底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送外卖、送快递、跑网约车,那不如在大学设立相关专业,保证就业的同时也保证福利待遇。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应该是句空话,而一些职业技能显然是素质越高带来的体验感越好。
比如送外卖,如果外卖员穿戴整洁、说普通话(当然在一些说方言的地区也可以说方言)、遵守交通规则、守时、有礼貌,并对餐厅的食物卫生有检举权,那大家是不是就更愿意花钱来享受足够好的服务。
再比如开网约车,一进入大学就设置各种驾驶类科目,各种驾照都可以考一遍,当然有人会说这些职业技术学校也可以教,但这两种不同的场景下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注重的是技能,而大学则在兼顾技术的同时也要进行交通规范和品德的教育。
做好一个职业的前提一定是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可能又有人觉得这有点像废话,当然我的设想是人人平等,外卖等一线员工到时也一定要和互联网从业人员一样,有五险一金、有下午茶、有年终奖。
如果待遇都一样,那付出脑力和体力一样是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那样又有谁会觉得干外卖就低人一等呢?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很多个环节都要共同的去促进才能达成的效果,但我希望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人民在向小康迈进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长远发展之路。
如果真是能达成,那无论延迟退休到60岁、70岁,相信也是会有大部分人愿意的,而不是现在即使在大城市,一些70岁、80岁的老年人还在翻着垃圾桶以解决温饱。
以上仅是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愚见,不是什么真知灼见,可能就是一时的灵光乍现,可能有异想天开的成分,当然,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上面说的会全部或者一部分实现,这谁知道呢?
今天创业板大涨4.78%,投资是一个不断进行的游戏,有失败就有成功,上个月2635点仿佛就在昨天,不去在意一时,而是不断的去完善自己的体系,相信熟能生巧,总有明悟的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