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俄语遍地的“北方巴黎”
第一次来到里加,是2018年的冬天。铅灰色的天空阴云密布,老城中心人迹罕至,本地人裹着臃肿的羽绒服行色匆匆,满眼都是萧瑟和凋敝。2023年7月,我在傍晚时分又一次来到里加,眼前绿树成荫,餐厅和酒吧的露天座位坐满了人,室外的扬声器大声地播放着摇滚乐,人声鼎沸,仿佛变成了另一座城市。

里加自中世纪早期就作为维京人的贸易中心逐渐发展壮大。随着汉萨联盟德国商人的到来,里加作为贸易枢纽的地位继续加强,并在12世纪正式加入联盟。汉萨联盟为里加带来了长久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其深远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近代社会。
1621年,在波兰瑞典战争中,里加最终被纳入瑞典的版图。瑞典对于里加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710年。此时里加城内瘟疫肆虐,城外遭到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精兵强将的围困。内忧外患交织之下,里加最终被俄罗斯帝国征服。尽管身处于俄罗斯帝国治下,里加还是保持了很大程度的自由。直到一战爆发,里加城内百分之十六的人口还是出身于波罗的海国家的德国人,而德语作为里加唯一的官方语言,一直持续到1891年才被俄语取代。
1 黑头宫
位于老城中心的黑头宫,可算是里加最为有名的建筑物,也是作为贸易中心的历史在老城留下最璀璨的痕迹。黑头宫最早由黑头兄弟会于14世纪建成,并用作大本营。头兄弟会由当时活跃于拉脱维亚的未婚商人、船东和从事贸易的外国人组成,因其信仰的商业保护神为黑人,故由此命名。整个建筑在二战期间被德军炸毁,后得到全面重建。

黑头宫正门外的广场。全世界第一棵被精心装饰的圣诞树就是于1510年在这个广场上竖立起来。波罗的海夏天天气多变,眼看着乌云从天边袭来,很快就下起了阵雨。

黑头宫的装饰。



宴会厅非常精美。


会议厅也保持了汉萨联盟的印记。


休息的小厅也采用了里加最为出名的新艺术装饰风格。

商会收藏的银器展。

尽管是依靠人工手动添煤,但是黑头宫在当年已经实现了整个建筑的中央供暖。我沿着台阶走到了地下室的部分,里面除了当年的厨房和中央暖炉,还特别展出了黑头宫数次重建的历史照片。
在一战期间,里加再次被德国占领,并在战后独立。二战期间又被苏联吞并,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纳粹德国北方集团军打败了苏联军队并占领了拉脱维亚全境。为方便行政管理,纳粹德国将拉脱维亚与立陶宛、爱沙尼亚及白俄罗斯部分地区合并为奥斯兰总督辖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拉脱维亚人与德国人长久以来的历史纠葛,纳粹德国的优生学家认为,现今的拉脱维亚人已经混杂了"高贵的德国血统",因此在波罗的海和整个东欧国家中,对拉脱维亚人另眼相看。在与苏军对抗时期,纳粹也发动了拉脱维亚本地人充军,与苏军作战。1944年,苏联反攻德国,并成功占领了拉脱维亚。二战结束后拉脱维亚再次被强行加入苏联,直到1980年代。

我在地下室里慢慢地踱着步看展览照片,只觉一阵淡淡的恶臭不知从何处慢慢涌来。仔细分辨之下,才发觉是下水道的沤臭味。我租住的民宿位于里加老城的一栋高层建筑当中,清晨盥洗时,同样的恶臭也不时从管道中喷涌而出。与黑头宫光鲜亮丽的巨大反差之下,这一抹恶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仿佛在提示着我们,偌大的老城之下,还埋藏着无数被时光遗忘的秘密——这颗坚硬而黑暗的内核,正在了无声息地发酵和生长,越来越难以抑制。
2 来自里加的魔术师
离开了黑头宫,我来到了位于老城中心的一间酒吧。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一间酒吧,最里面其实是整个里加历史最为悠久的国际象棋俱乐部之一。

酒吧门口的吧台。


走到最里面的房间,两个本地的年轻人正在下棋。后来聊起来,左边的小哥在拉脱维亚国家银行工作,右边的小哥是程序员,他们从高中时期就是好朋友。

俱乐部的墙上不出意外地挂着塔尔的照片。


奖杯陈列柜里也摆满了塔尔的书籍。米哈伊尔-塔尔于1936年出生于里加的一个犹太家庭。除了少年时期就在国际象棋方面展现出来的天赋异禀,塔尔本人的身世之谜也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塔尔的父亲是一名物理学家,但是根据塔尔的家人和朋友,他真正的父亲其实是他父母共同的好友"罗杰叔叔"。 这一点在塔尔的成长过程中,似乎也没有被家庭避讳。小塔尔不仅长得酷似"罗杰叔叔","罗杰叔叔"本人也在塔尔的成长过程中从未缺席,一直呵护有加。

年轻时的塔尔。塔尔以其天马行空、出其不意的弃子搏杀和令人眼花缭乱战术组合举世闻名,被称为"来自里加的魔术师"。"世间只存在两种弃子走法,一种是正确的,一种是我的。(There are two types of sacrifices: correct ones, and mine.)"他在采访中对记者说道。
塔尔出生时便带有部分的残疾,而健康问题也是塔尔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身体的残障并没有遮挡塔尔在国际象棋上的光芒。1960年,23岁的塔尔一举击败了苏联的世界冠军鲍特韦尼克,一举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八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也是当时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但随之而来的肾脏疾病很快将他从巅峰拖垮下来,并在次年的回敬赛中将世界冠军的头衔拱手奉还。于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也成为了统治时期最短的世界冠军之一。

1982年的塔尔。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切除了一颗肾脏,并且常年抱恙,塔尔依旧过着潇洒自由的放纵生活。常年酗酒,药物成瘾,同时烟瘾极大。塔尔对于婚姻的态度也是同样随意。虽然身体天生残疾,但是据说塔尔非常风趣,风流成性,先后娶了三位妻子,同时情人无数。
输掉了世界冠军头衔之后,塔尔再也没有赢得过挑战者的资格,但尽管如此,塔尔还是长久活跃在国际象棋的各大赛事中,持续保持超高的竞赛水平。1992年,55岁的塔尔已经身患重疾,在莫斯科住院期间,据说他偷偷逃出医院,和当时的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下了一局快棋,并最终获胜。一个月后,塔尔在莫斯科的医院里去世。
塔尔短暂但辉煌的国际象棋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拉脱维亚和苏联最后的蜜月时刻。1991年,拉脱维亚跟随立陶宛的步伐再次宣布独立,并最终得到了苏联的承认。
但和立陶宛不同,拉脱维亚承受了苏联统治内长久的俄化政策,苏联当局将俄语作为立陶宛的官方语言,并将大量的俄罗斯人口迁移到了拉脱维亚。独立之后的拉脱维亚,开始力图清理苏联的俄化政策的遗留问题,针对这些俄罗斯人口作出决议:只有1940年前出生于拉脱维亚的俄罗斯人及其后代才给予拉脱维亚国籍。此决议一出,拉脱维亚举国上下有超过70万的苏联人顷刻间失去了拉脱维亚国籍,接近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
1998年,为了解决这些苏联遗留下来的非国民问题,拉脱维亚修改法律,最终决定,非国民可以通过语言、历史和宪法知识的考试来正式获取拉脱维亚公民身份。但大多数俄罗斯人在苏联时期都拒绝学习拉脱维亚语,也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时机。据统计,直到今天生活在拉脱维亚的俄语使用者中,60岁以上的大部分人还是非公民状态。政府只好在2011年再一次降低了语言考试的难度,试图吸纳更多的非公民。
据我的观察,下国际象棋的两个小哥都是出身于俄罗斯家庭,他们彼此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交媒体上也是使用俄语。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很多居住在欧盟国家俄罗斯人也是从拉脱维亚取道回到俄罗斯探亲。无论本地人乐意与否,波罗的海三国中,拉脱维亚和俄罗斯的联系最为紧密。我在想,对于这群生活在拉脱维亚的俄罗斯老人,回到苏联时代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梦般的精神寄托呢?
3 尤尔马拉海滩
尤尔马拉是一座位于里加向西25公里的海滨小城。"尤尔马拉"在拉脱维亚语中就是"海滨"之意。这里有长达33公里连绵不绝的海滨沙滩,在苏联时期就是度假胜地,尤其受到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的钟爱。
里加中心火车站每天都相当密集的往返于里加和尤尔马拉的火车车次,单程票只需1.4欧元,车程大约20分钟,非常便捷。


里加的火车都上了年纪,仿佛还能看到苏联时期的影子。



阴天。波罗的海沉静而宽阔。海风微拂,空气里带着黏着的水气,阵雨欲来。


眼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白色沙滩,十分宜人。

自苏联时期,尤尔马拉的海滩边就修建了很多疗养院,如今都纷纷重新装修,变成了更为西式的水浴酒店(spa hotel)。我听说目前还有一座疗养院保留着苏联时的风格,各种费用也非常低廉,很受本地人的欢迎。只可惜俄乌战争的缘由,欧盟方追溯到疗养院背后的资方与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富豪的联系,整个疗养院也因此暂时闭门谢客,"歇业整装"。
回程的路上,我在海滩旁的别墅区闲逛。只见很多年轻的夫妇带着三三两两孩子住在大别墅内,每个别墅都屋舍整洁,庭院里从草坪到花园一切都修整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和美国的富人区如出一辙。一家院子内,一个年轻的爸爸带着两个九、十岁的小男孩正在打篮球。爸爸看起来三十岁出头,目测190公分出头,身材修长,从头发到衣着都一丝不苟地精心搭配,一副精英模样,两个小孩子也衣着整洁,妈妈坐在花园的一角调制冷饮。我听到他们说的是俄语。
4 中央市场
在里加的一周,我还是和维尔纽斯一样远程上班。每天早上七点准时登陆,下午两点半下班。下班之后,我常常会去位于老城边缘的中央市场吃饺子。

从教堂塔顶俯瞰中央市场。


中央市场也一改冬天时的萧条,其中一处建起了美食广场。



这一家的水煮东欧饺子和包子都非常好吃,一份只需要5欧元左右,非常便宜。但是右边那一碗炸的饺子非常难吃。


中央商场除了美食广场,还有很多奶酪和火腿的柜台。

外侧是一个露天的农贸市场。波罗的海三国都是樱桃和浆果的生产大国。这里的樱桃非常便宜。在挪威,一公斤樱桃大约12.5欧,这里只需要2.5欧。尽管质量上挪威的是会好一些,但是这个价格的差距实在过于悬殊。我也忍不住开始心算:奥斯陆到里加单程机票40欧,我只需要吃4公斤樱桃,就能把一张机票吃回来,如果再加一点草莓,那么......
5 北方巴黎
老城再往外走,就是里加著名的新艺术建筑群。位于里加市中心的阿尔伯特大街是里加新艺术建筑群的标志性大街,也是观览里加建筑的必经之地。

新艺术建筑,是一种以流畅的设计线条,搭配雕塑、浮雕、飞禽猛兽和廊柱等装饰手段来融合古典建筑和实用性的装饰风格。新艺术风格的运动前后分为好几个阶段,阿尔伯特大街上的建筑多属于"折衷主义"的代表性风格,整体的装饰更加的繁复和精致。但是这只是里加新建筑群的华彩,并不能代表其主流。







受益于蓬勃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里加的新艺术风格运动在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达到了顶峰。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里加的新艺术风格建筑大多数出自本土培养的建筑师之手,在为本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的同时,里加的新艺术运动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高涨的民族和国家身份认同。位于阿尔伯特大街12号的新艺术博物馆是里加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新艺术博物馆标志性的楼梯间。今天的里加拥有超过800座新艺术风格的建筑,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艺术建筑群之一,被称为"北方巴黎"。里加老城也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离开里加是在一个清晨。整个老城还沉浸在黎明时分,缄默地保守着秘密,沉静而幽深。天色蒙蒙亮,远处有几粒微弱的灯火,塔尖上的风向标在夏夜的微风里轻轻地晃动,彻夜狂欢的年轻人正从酒吧赶回家,一切都悬浮在半梦半醒之间,下意识地飘向不同的方向。



我关上出租车的门,从车窗里最后远远地看了一眼老城中心的广场和教堂,脑海里不期然地想起了杜拉斯《情人》的开篇——她曾经坎坷波折的命运,她如今备受摧残的容颜。

-
杨仙童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03 18:21:10
-
出淤泥而挑染sz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6 19:43:09
-
吴谨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4 15:55:50
-
Stef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2 16:36:28
-
坐看云起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1 12:00:01
-
思想的历程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1 10:09:14
-
Yuzi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0 22:26:09
-
光熹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0 22:15:48
-
Neflgur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0 21:29:09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0 21:23:28
-
newquantum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0 21:00:26
jikeb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奥斯陆咖啡店03:Java (13人喜欢)
- 巴塞罗那最新米其林一星餐厅Mae (2人喜欢)
- 卡尔森、国际棋联惊天大决裂——聊一聊国际象棋人类第一背后的商业和权力版图(全文版) (5人喜欢)
- Restaurant Alex:奥斯陆快乐的跨年夜 (15人喜欢)
- 挪威人的圣诞经济学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