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建本卷082子路问学


01
译文
子路问孔子:“我在学习的时候,能不能用我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学习内容?”
孔子说:“不可以。就像是东夷人仰慕华夏的文化,自己的闺女死了丈夫,他就为闺女私下招了一个女婿但是没有举行婚礼。他的闺女虽然终身未再嫁,但是却和再嫁没有什么区别,这根本就不是贞节的意义。苍梧的弟弟,娶了个漂亮贤淑的老婆,就提出将老婆送给苍梧。这看上去是对哥哥好,但是根本就不合礼。现在你打算按照你的想法来解释学习内容,但是你的想法到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如果你的想法本身就是错的,你按照你的想法做了错事以后就算是想后悔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02
原文
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
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
03
补
东夷:华夏族的族源之一,在现在泰沂山区。(我家附近就有个东夷文化园,国家4A景区。没去看过。)就是所谓的蛮夷,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苍梧:即仓吾,是南方部族的名称,后来引申为仓吾族居住的地方。
04
感
这一篇让我思考了。学习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认知,是“学习”来的。我们用我们现在的认知再去学习新的知识。这是一个闭环。
其实,我觉得正常的情况不是用自己的理解去学习道理,而是我们只能学习自己理解的道理。这两个情况应该是不相同的。
正如孔子说的,我们对人和事的理解,很有可能是有偏差的。所以在理解解释某些道理的时候,也会出现偏差。这就导致了我们的行为也会出现偏差。
还有一个道理那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很多书中的道理也是不那么正确的。“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道理很有可能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实践的时候就挺难。我们对待问题还是得辩证着看。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