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情节梳理(第八十九回)
本回中写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丑女钟无盐如何成为齐国王后的传奇故事,在古代文人笔下,美貌似乎是一项原罪,在同一个女人身上,似乎很难同时拥有美貌和其他美好的品质。只要出现一个容貌姣好的女性,她就一定是祸国殃民的妖物或者是要被用于色诱的工具。
卫鞅在玉泉山贡献出了一段教科书般鸿门宴的操作,表面顾念旧情背地痛下杀手,如砍瓜切菜,干脆利落,范增一定和他相见恨晚,执手相看泪眼,齐叹竖子不堪为谋。
主要情节:周烈王元年(BC375),韩昭侯(哀侯?)灭掉了郑国,将都城迁往新郑,赵国派人赴韩国道贺顺便约其一道伐魏。魏国得知后,决定先行出手,派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大将,讨伐韩国。一路行至韩国都城,韩哀侯向齐国告急求救,齐宣王许诺定会出手相救,一面安抚韩国全力抗魏,一面派田忌做大将,孙膑为军师,带兵车五百救韩国。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谋,用攻打魏国都城的方法拯救韩国,并且在行军途中采用“减灶法”迷惑魏军。
周显王二十七年(BC341?),庞涓带兵回国,与齐军在马陵决战,战败,和其子庞英双双战死阵中。齐军得胜凯旋,齐宣王拜田忌为相国,田婴为将军,孙膑归隐山林。
周慎靓王三年,齐宣王二年(BC318),齐宣王和韩、赵、魏国君在博望会盟,接受三王朝见,一时间齐国声名鹊起。齐宣王志得意满,重兴稷下学宫,与众游士夸夸其谈,不重实务,田忌苦谏不听,郁郁而终。
秦国这边,相国卫鞅听说了庞涓已死,认为应该抓住机会赶快攻打魏国,秦孝公被他说服,令其带兵马五万伐魏。魏惠王派公子卬御敌,公子卬领兵进驻吴城,抵御秦军。卫鞅借着他和公子卬之间的旧情,假意约其做衣裳之会,实则扣住了魏军主帅,乘虚偷袭吴城。秦军连克吴城、西河,直逼魏国都城安邑而来,魏惠王慌忙向秦国求和,割让了西河。卫鞅收下西河城,班师回秦,公子卬降秦。魏惠王为避开秦国,迁都大梁(开封),后世亦称梁国。
卫鞅立下这般大功,秦孝公封之以商、於之地,号为商君,也称商鞅。商鞅自恃功劳,洋洋自得,自比五羖大夫(百里奚),秦国朝中不服者众。
周显王三十一年五月(BC338),秦孝公薨,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公。惠文公上台后,朝中与商鞅有仇的王公贵族纷纷进言,预清算其罪。秦惠文公收回了他的相印,放他回自己封地。商鞅在离开都城前往封地的路上依然大摆排场,引惠文公大怒,派兵去追。商鞅易服而逃,却被自己新法困住,历经艰辛逃回商地,试图谋反,失败被抓回秦都,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死后,惠文公任用公孙衍做相国,在他的主持下,秦国向西吞并了巴、蜀之地,秦君改称秦惠文王,向列国遣使提出割让土地的要求。众诸侯都在犹豫之际,只有楚国,楚威王由于新得了越国的大片土地,国力强盛,敢于和秦国正面对抗。
鬼谷弟子洛阳人苏秦带着他的政治主张来到秦国,想要施展抱负。
马陵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战争起因争议颇多,各国各家记载不一,在此只以小说说法为准,但作者所写与上回也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按照作者所写,田忌和孙膑在齐威王执政后期已经辞官,直到齐宣王时才被启用,但本回中齐国将领中两人赫然在列,也许印证了马陵之战是齐田肹和魏太子申所打的。
主要人物:魏——魏惠王 太子申 庞涓 徐生 庞英(庞涓之子)庞葱(庞涓之侄)朱仓
公子卬 大夫龙贾
韩——韩哀侯
齐——齐宣王 驺忌 田忌 田婴 孙膑 袁达 独孤陈 邹(驺)衍 田骈 接舆 环渊 邹人孟轲
钟离春(钟无盐)
秦——秦孝公 太子驷(秦惠文公)相国卫鞅(商鞅)公子少官 乌获 任鄙 上客赵良 公子虔
公孙贾 甘龙 杜挚 公孙衍 洛阳苏秦
楚——楚威王(熊商)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