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乡|武汉的烟火人间气
2023年的秋天又一次到了武汉,凉爽的长江夜风、街头金黄银杏和阴天共同酝酿出的萧瑟感、富有生命力的过早文化,不可否认之前酷暑时期来武汉时那种蒸笼般的体感依然留存在印象里,但我对武汉的感受确实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次行程也将上一回没去到的地方走了个遍,此刻武汉好像又是暴雪,那大概是另一番景象,但我们总是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的。
——古德寺——
从观赏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很漂亮的一座寺院,西方式的尖顶、圆塔建筑,但更有趣的是里面供奉的即非基督也非默罕默德,而是中国人信奉的各种佛教神像。院子中间另起了一栋类似徽派的民居建筑,还有藏传佛教的转经塔、四面佛,简直集齐了各类宗教元素。

秋天是柿子的季节,院内两颗柿子树结的沉甸甸的。橘子树也一样。我喜欢这两种果树。夏天有荷花池,冬天有落雪。古德寺并不大,不是中式那种建在山间层层大殿跌进的样式,但它美的很独特,不过去时寺内的游客量实在太多了些,很难体会到静心的感受了。


——黎黄陂路——
代表了武汉殖民时期文化的历史街区,我们定的酒店就在这片区域,站在阳台上就能眺望到对面的领事馆。除此之外,历史上大洋行的建筑留存、宋庆龄故居….气派的异国风情建筑鳞次栉比,是适合随心漫步走走,累了就在路边小店坐坐的区域。



起得早的清晨我们骑车穿过无人、薄雾的街道,去巷里那些冒着白烟铺子买热乎早餐。傍晚江汉关大楼的钟声响起,走到长江边,狭长的沿江路不时有一片银杏林,过了七点,对岸高楼、江里邮轮逐一亮起灯光。


—— 黄鹤楼——
武汉朋友的评价是,只要你在武昌区,你确实可以从无数个角度看到它。因为那么多的诗词赞美,它确实太出名了。我们沿着这条路线闲逛:从司门口黄鹤楼地铁C口出来,有红墙映衬的黄鹤楼;沿着青龙巷慢慢走近,有巷间清净少人的黄鹤楼;走到黄鹤楼西门,再背向走到长江大桥,回头时可以看到铁路穿楼边而过的景象。


历史上的黄鹤楼已经翻新了多次,位置也多次迁移。但我想对于中国人而言,重要的并不是它有多么宏伟或者是否是真的遗迹,而是这个意向本身承载的文化意义。
——湖北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荆楚地区本来就是文化重地,更何况有这样贵重的文物坐镇,很难不让人想去一探究竟。

博物馆分多层,入门后在负一楼存下行李,直达二楼排队越王勾践剑的展厅。这把被赠予楚王的剑,千年之后依然在聚光灯下闪耀着。同层的展厅还有曾世家、曾侯乙墓的其他陪葬品,最富盛名的编钟则要下一层。馆内可以预约编钟表演,但很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去,很想听一听(写这篇游记的同时也正翻出了国家宝藏节目上的编钟演奏
近期感受:旅游途中去博物馆的人流好像比前几年时多了好多。
—— 过早——
据说从前武汉人经常一大早横渡长江,在两岸赚生活。所以早餐要吃的很饱,衍生出来的,是丰富多彩的早餐品类。早上去山海关,各个冒着热气的早餐摊子前人头攒动,毛氏汽水包、桂萍牛杂、燕子煨汤、随便一个摊子买的生煎、烧卖……都好吃极了。

也去了大有名气的三镇民生甜食馆,七点钟时节,没有游客全是老武汉人操着口音在店内熙熙攘攘,各色武汉小吃一应俱全。

在正餐时间,吃了肥肥虾庄的小龙虾(即使已经过了季节)、各个武汉饭馆都有的莲藕炖汤、还有因为看纪录片被种草的长子热干面,味道都很不错。


比起对某个景区目的地的感受,实际上我触动更多的,也正是这些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狭小的店面,简单的木桌塑料凳,六块钱一碗的热干面,脱离了高楼大厦里端着的感觉,武汉显得热闹而质朴。又想到这座城还在几年前承载了重创,这样的生命力更让人感动。
——————


看《中国国家地理》,单蔷之在某片文章里说,希望大家的旅游方式可以从以景点为目的地逐一打卡,转变为以区域为整体去体验。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到。
新年快乐~
z一只鳗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万乡 | 成都,不止熊猫
- 邮轮后记|无垠海洋上的盛大派对🚢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