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文化主体性” 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了“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振兴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我们需要全面把握文化主体性之于推动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的多重价值维度,以文化主体性的凝聚力、塑造力和创造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沈阳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贡献文化力量,努力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发展实践中当好排头兵。
凝聚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何为“文化主体性”?如果从文化本质上来看,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内涵本质;从文化发展上来讲,主要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有别于其他本质的价值标识。需要强调的是,文化自信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而文化主体性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价值连“城”。三处世界文化遗产见证城市的厚重历史,新中国工业史上多项“第一”打造大国重器,文脉悠长孕育着城市气质,英雄热血凝结成时代品格,劳模精神铸造出振兴气魄,沈阳的文化主体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城市内涵,这座城市因为葆有文化主体性,它就体现出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
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自信的特质其实是人的精神自觉和意识自强。同样,一座城市的振兴发展,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城无文化则不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指出的:“自信才能自强。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就奋进中的沈阳而言,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饱满程度、文化情感充盈指数、文化信念是否坚定,这都是实现城市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努力让人民群众从受动性文化认知到能动性文化实践,努力将城市发展与社会的现实追求升华为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自信自强,进而从市民到城市、从内涵到外延,充分发挥理想信念与思想意识相融通的文化合力,让沈阳在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中,凝聚起自信果敢、众志成城、重振雄风的精神力量,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力迈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新的坚实步伐。
对振兴实践的创造性建构
毋庸置疑,作为具有独特内涵和创造力的文化主体性,能动地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现实,它既是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又是经济建设的言说者和推动者,它源于文化主体自身体现出的多向度创新动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文化主体性意味着对社会现实境况的创造性建构,意味着在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的发展潮势中不断实现突破与超越的主体精神建构,意味着在振兴发展伟大实践征程中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丰富的实践智慧和强大的主体自觉。
当前,对于沈阳来讲,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锚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努力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这些都是发展所需、振兴所系、沈阳所能、未来所向。在实现全面振兴的主战场,新时代沈阳文化强市建设,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导向,集中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让全市人民始终拥有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进一步夯实沈阳行稳致远的文化基础与精神支撑,在振兴发展过程中努力实现主体意识的集中表达,展现这座城市鲜明的思想特质、文化标识和价值追求。这里,需要具体提及的是,去年以来,聚焦“文体旅融合发展”,哈尔滨、沈阳、长春等东北多个城市,在主打“冰雪经济”考卷面前,各显身手,火热竞争,引人注目。其实,同一个时代背景,同样的发展思路,同一道“融合”考题,大家比拼的就是城市发展的文化主体性。在竞争中实现共赢,展示出文化主体性的共性化;考题面前的各具特色,则充分体现文化主体性的守正与创新。文化的本质价值和现实意义,就是在破解新课题的大胆探索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乃文化强市建设与时俱进的根本要义。
增强新时代对外传播辐射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一文化主体性的“包容性”,成为文化成果交流互鉴的辐射力之源。文化的传播是通过文化思想的同频共振和文化成果的相互交流,进而产生一种辐射效应。对于城市文化建设而言,进一步提升对外传播辐射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它是体现新时代城市文化主体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拓展中外文化交流空间,进一步增强对外传播辐射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读懂沈阳,新时代沈阳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课题,留给这座城市能动创造的广阔空间。要总体布局,高端设计,强化“一盘棋”理念,努力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在“文化主体性”的核心要义中融为一体,既互为支撑,又各领风骚,让“东方鲁尔”更东方,让“百馆之城”更芬芳,让“英雄城市”更具时代风骨,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胜势。要在加快构建沈阳话语和文化叙事体系上下足功夫,推进沈阳故事和沈阳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找准共情共鸣的切入点,增强对外话语传播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掌握传播规律,充分运用新形式、新手段持续拓展传播路径,提升对外传播效能,将“流量”变成“留量”,让“出彩”不断“出圈”,把沈阳故事讲述得愈发精彩,持久凝聚世人关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