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
时间:2024.02.24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
参观导览(含预约方式):http://www.gmc.org.cn/tour.html
元宵节,在北京。
和同事一起越好了下午和晚上一起出去逛吃。上午约了中国地质博物馆。想着逛完博物馆和再和朋友汇合。
地质博物馆并不难预约,但是需要购票参观。久闻地质博物馆的盛名,也一直想去看看。在去地质博物馆前,就猜想:地质博物馆里一定会有各种宝石吧。果然,到了以后真的被各种奇特美丽的矿石,宝石震撼到了。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能力和魅力。博物馆里除了矿石,还展出了各种化石。由于没有提前做功课,所以没想到能见到化石。看到化石后猛然意识到,对啊,既然叫做“地质”博物馆,那就应该包含地球的物质组成才对啊,怎么能少得了化石呢。是我的想法过于狭隘了。











除了参观了地质博物馆的常设展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厅和史前生物厅)外,我还遇到了临时展览:“2023‘矿意飞扬—矿物与艺术主题展’”和“2023‘龙出巢湖’专题展”这两个展览。见到了特别美丽的矿石,还首次认识到了“鱼龙”。应该不是只有我不知道什么是“鱼龙”吧?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一楼是地球厅。在这里,介绍了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印象比较深的是,这里有一些可以互动的陈列项目。例如,有一个模拟地震的装置,这个装置上放了许多的积木。你可以在上面用积木建造自己的“房子”。装置启动后,“房子”所在的平面开始晃动,那么,你设计的“房子”可以在地震后“屹立不倒”吗?还有一个陈设是一个“小房间”,旁边有三个按钮,每当按下一个按钮,就会有一盏灯亮起,照向一个位置,而那个位置就是当地震来临时的安全位置。另外,还有一个陈设,介绍了什么是等高线。我为什么会对这三件陈设展览印象深刻呢?因为,我来自一个N线城市的县城,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博物馆”。关于地震的知识,都是来自于课堂,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哪怕是现在,我们那里也还是只有这样的途径。而在大城市里,在博物馆里,通过参与活动,孩子们学习地震知识。这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比起背诵课本的知识点更加有效。当时一群孩子在搭积木,其中一位小朋友说了一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看,这不就是活学活用吗?关于等高线,我也是上了初中,在地理课上学到的。所以,有些羡慕这些孩子们。




博物馆的二层是矿物岩石厅和宝石厅。在这里,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精美的矿石。也有一些可以参与互动的陈列展览。例如,有鉴定真假钻石的“导热性”实验装置,还有“导电性”的测试装置,互动感十足。当时在“宝石导热性验证真假”的哪个展览旁。有位妈妈这么给孩子讲解:大家都说“情比金坚”,黄金是最硬的。我在旁边,听到了。我印象里钻石比黄金要硬吧。我在旁边说:不是吧,黄金没那么硬吧。那位妈妈看了我一眼,带着孩子离开了。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在博物馆遇到这样的家长了。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非要给孩子强行解释。还解释的不对。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在临沂市博物馆的“陶鬶”前,一位妈妈告诉她的儿子:这可能是一个尿壶吧。可是,就在展品的旁边,清楚地写了“炊煮器”。唉,所以,她带着孩子来博物馆的意义是什么呢?


博物馆的三层是史前生物厅和临时展厅。在这里,我看到了翼龙的化石!它离我那么远,又这么近。不仅会有这样的感慨。在临时展厅,看到了三叶虫的化石,还看到了鱼龙的介绍。关于鱼龙的展览中,印象深刻的是,介绍了一个正在分娩的鱼龙的化石。当时在想,研究鱼龙的专业人员看到这个化石的时候一定无比兴奋吧,这是多么“偶然”的一个化石啊。





四层是“矿意飞扬”临时展览,展出了一些非常美丽的矿石。真的看得人赏心悦目,忍不住拍照留念。文创商店也在四层,可以购买一些矿石。商店门口可以盖章,但是,我去的时候,只有两枚章了,而且不是很好看。







逛了大约两个小时吧,由于要和朋友汇合,所以也没打算要很仔细地参观。不累,算是一次非常赏心悦目的博物馆之旅。也确实是非常值得去逛的博物馆。虽然收费,但是人不少,许多都是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真羡慕这些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可以参观这么有趣,有内容的博物馆。

北京的博物馆很多。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博物馆的记录日志。如果后续还有机会,我想把我之前逛过的博物馆都记录一下。或者,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去其他博物馆,我也记录下。
常设展览介绍:http://www.gmc.org.cn/permanent_exhibition.html
2023“矿意飞扬—矿物与艺术主题展”:http://www.gmc.org.cn/detail/5606.html
2023"龙出巢湖"专题展:http://www.gmc.org.cn/detail/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