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啊,一个人去西班牙!
“西班牙是欧洲人的三亚,夏威夷是美国人的三亚,而中国三亚则是东北人的。”
——定场诗一首
种草西班牙可以追溯到若干年前阅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林达《西班牙旅行笔记》以及傅真的《西班牙碎片》,从这些我所喜爱的作家的字里行间拼凑出这个遥远国度的种种幻想,于是借着这次春节假期,一个人背上行囊进行了一次拔草之旅。
这次行程准备十分仓促,提前一个月才开始准备签证和攻略,申根签证整理起来真的很麻烦,需要机酒订单,出行规划(详细到每天的公交路线),保险订单等十几项材料,还要翻译英文,整理这些杂七杂八的材料,打印了厚厚一摞,都能装订成毕业论文了。等这些都准备停当,已经距离出行不到两周,临时学了两句西班牙语——Hola(厚拉)你好,gracias(格拉西啊斯)谢谢,然后就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飞机。
巴塞罗那篇
在我入境西班牙的当时,签注官问我:“你做什么来西班牙?” 我跟他说:“我来等待巴塞罗那的春天。”
巴塞罗那应该算是西班牙最著名的城市,作为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历史名城,这里孕育了绘画大师毕加索、建筑大师高迪,同时也是球迷爱好者们的朝圣地。
落地巴塞已是傍晚十分,随后去了巴塞罗那主座教堂附近逛了逛




西班牙的菜单没有图片,一般是全西班牙文/英文,虽然可以使用手机拍照翻译,但是就算是看翻译也难免踩坑,比如当天这顿晚餐就点到了一盘生牛肉,含泪吃下,边吃边想生食牛肉会不会有寄生虫,吃到一半,服务员小哥还来问我good不good

有一说一,虽然吃的很不习惯,不过他们的Sangría 桑格利亚酒还是蛮好喝的

西班牙人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早上8点街上还是空荡荡


金碧辉煌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可惜去的几天没有演出,只能拍拍空镜




上午去了毕加索博物馆,抽象派的风格还是不太欣赏的来,反倒是毕加索早期写实主义的画比较对胃口。



毕加索博物馆旁边是一家比较现代主义的美术馆——MOCO美术馆,顺便一起逛了。


下午去了马雷斯博物馆(Museu Frederic Marès ),也是本次巴塞之行充满意外之喜的博物馆,非常小众,人极少藏品极丰,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
西班牙雕塑家弗雷德里克·马雷斯(FredericMarès,1893-1991)将他的一生献身于他痴迷的雕塑。这个博物馆保存并展示了他一生工作的最终成果。1946年他将自己毕生所藏捐献给巴塞罗那市,使之成为西班牙中世纪雕塑和资产阶级文物的最佳博物馆之一。

一楼几乎完全采用宗教雕塑,哥特式十字架和圣母玛利亚来装饰。第二层和第三层是收藏家的内阁,这里有大量的19世纪的珍奇藏品,如烟斗,钟表,拐杖,照片,儿童玩具等等。











傍晚时分去了巴塞罗那海滩,不得不说,资本主义的海滩确实比较蓝一些。


论秃顶的程度,西班牙以42.6%的成绩稳居世界第一……


从沙滩回到市中心的加泰罗尼广场,鸽子超多,是目前我见过鸽子最多的广场

晚上去Los Tarantos Flamenco(当地最老的一家弗拉明戈演出场所)看了表演,舞者激情澎湃,踢踏舞跳的地板咚咚响,但其实我不大欣赏的来这种风格的舞蹈。

接下来的一天是寻访高迪之旅,巴塞罗那又被称为高迪之城,这里充满了他设计的各种奇幻艺术建筑。
西班牙盛产天才,但巴塞罗那只属于高迪。他用他的建筑作品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巴塞罗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的户外现代主义博物馆。所有游客的游览清单里都一定会包括高迪那几座最著名的建筑,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其它地方几乎不可能看到。而它们共同的灵魂在于曲线——从自然界的形态中提炼的柔和曲线,比如海浪的弧度、蜂巢的构造、贝壳的纹路、山脉的起伏、动物骨骼的形状……高迪始终在他的建筑作品中追溯着自然的轨迹,这位天才似乎天生就懂得调和自然、艺术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傅真《西班牙碎片》



巴特罗之家旁边不远,就是高迪的第二个代表作——米拉之家




下午参观高迪三件套中最著名的圣家堂——高迪的绝世遗作,疯狂天才之梦,史上最伟大的百年“烂尾楼”,a never-ending story。





圣家堂光影效果超绝,有种白天蹦迪的既视感,就是人实在太多了,全是各种角度摆拍的人们。


逛完圣家堂,本来是打算去附近的圣保罗圣十字医院,结果过了营业时间,只能隔天再来,路上看到一些漂亮的小店。



隔天一大早直奔圣保罗十字医院,这里也是一个人少景美的小众景点。




巴塞的最后一天,本来考虑去Tidabo山看人生日落,后来看还有大半天时间,就临时改了行程,去了一个巴塞旁边的小镇,蓝色大海取景地——托萨老城(Tossa de Mar)
这座老城拥有许多中世纪时期的城墙和城堡,被艺术家夏加尔誉为“蓝色天堂”。








狗洞这个景点要拍照排队超久,全是中国女人在这里摆拍,神烦,我连一分钟的机位都很难等到,太阳快下山才匆匆找到几秒钟空隙拍下这张照片(手动狗头)
格拉纳达篇
格拉纳达位于西班牙南部边陲的安达卢西亚地区,窦文涛曾经在《锵锵行天下》节目中问周轶君,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是她想去而没去的,她当时回答的就是安达卢西亚。这里也是《权利的游戏》取景地。








第二天早餐吃了西班牙油条,沾可可服用,吃的时候感觉还好,但是晚上回酒店就很不舒服,在酒店吐的稀里哗啦,又把酒店地毯弄脏了(为什么用又字),到半夜在想一会怎么跟服务员用英语表达“吐脏地板”

当天去了《权利的游戏》取景地——阿尔罕布拉宫
西班牙是欧洲大家庭中的异类,甚至和它的南欧邻居们都不大一样。它的文化风俗中总有股诱人的异域风情,而当你了解了西班牙历史上长达近800年的穆斯林占领期,就会明白那异域风情其实是阿拉伯风味和伊斯兰文化。
在鼎盛时期,这个伊斯兰王朝是多元文化的和平混合体,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并肩和睦相处。宗教是自由的,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图书馆遍地开花,穆斯林哲学家潜心研究古希腊罗马的经典……也许一个民族越是强大自信,就越容易做到宽容和开放。
然而随着基督教世界“收复失地”运动的节节胜利,摩尔人最终只能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格拉纳达偏安一隅。他们知道自己已被包围,时日无多,却又不知灾难究竟何时降临。时间拖得越长,绝望的等待就越发趋于平静。他们就在这绝望的平静中建造起阿尔罕布拉宫,精雕细琢,尽善尽美,不求传代,不为炫耀,只为一展平生所学以自我愉悦。余秋雨将之形容为“死前细妆”,的确是极为贴切的。——傅真《西班牙碎片》







塞维利亚篇
塞维利亚的典型元素,是到处窄小仅容一人通过的石子街道,载客观光的马车,满街种植的橘子树,弗拉明戈舞蹈的发源地。

世界上有五座最为著名的大教堂,它们分别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其中,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始建于15世纪,是规模仅次于圣彼得大教堂和米兰大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

四王指的是西班牙历史上四个古公国的君王,他们分别是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与阿拉贡,其实,这四位君王更大意义上是一种象征。而他们抬的是世界航海史上大名鼎鼎的航海家哥伦布。

下午去了雷布里哈伯爵夫人宫,也叫女主宫。






第二天去了塞维利亚王宫











接着去了塞维利亚美术馆,这里没有太多名家作品,大多是本地画家的画作,所以游客不多。



出了美术馆沿着河岸走到了黄金塔



马德里篇
一到马德里,立刻感到画风突变,宽大的街道、拥堵的交通、灰色调的方块建筑,随时挤满人的公交地铁,连人们的长相和穿着都变得饱和度低了很多,仿佛瞬间回到了北京,典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设计风格。
不过这里的普拉多博物馆内很多名家的画作,以及马德里王宫内的奢华装饰都是很值得一观的。普拉多博物馆收藏了戈雅、提香、鲁本斯、拉斐尔、博斯、丢勒、维拉斯凯兹。其中尤其以维拉斯凯兹的《宫娥》和博斯的《人间乐园》为镇馆之宝,围观人络绎不绝。(可惜不让拍照)

傍晚去了三毛在马德里求学期间常去逛的书摊,可惜去的时候有点晚,大部分摊位都收摊了

隔天参观马德里王宫


王宫内大部分房间不让拍照,只有入口处的门廊可以拍拍


下午去了提森博物馆,这里就是偏现代的画作了








总结篇
作为最早的日不落帝国,曾经称霸半个地球的海洋强国西班牙,这里蕴藏了太多值得探索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十天的匆匆一撇实在不敢妄下断语,只是作为一个游客走马观花的一点粗浅记录,以飨读者。
另一个感受是,虽然我的大脑喜欢旅游,但是就像《肠子的小心思》里面说的,你的肠子是最不喜欢旅行的,它只喜欢规律稳定的饮食,深以为然。旅行何尝不是一次围城,在家里的时候总是想着远方,去了以后又会觉得还是在家躺着巴适。
下次打算去哪里呢,I dont no,也许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亦或是托斯卡纳艳阳下(怎么不是通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