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3个月啦!失业真的很锻炼人
11月底离职,现在已经2月底了,三个月了。
这个三个月,我过得并不快乐,甚至没有感受到以前离职后到轻松。
分析一下原因,倒不是集中在经济、大龄、职业焦虑,而是心烦。
一种复杂的心烦,是一个笼养的猫咪突然走到了旷野,发现自己连自由都要重新学习。
曾经以为,失业后我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学完没有学的知识付费课程,可以自由地勇闯社交媒体,比如可以去学习跳舞、滑雪、去打工。但是我一样都没有做到。
是的,我不敢开始。
有些事情,开始就要耗费精力和金钱。我倒是啥都没买,光买了知识付费课程了,买完之后又难以督促自己完成,结果产生了更加严重的挫败感,更加想拖延了。长期的打工,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遵循公司、领导的指示去运作,哪里有需求我就去干哪个,以至于丧失了太多自主运作的能力。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兜兜转转都回到了职场的原因,毕竟职场的运行对个人的脑力要求和向内思考的能力要求并不高。反倒是,当你要想着去“完成自己”,光是迷茫、不安全感、探索自己,已经耗费了大部分的心力,何况还要强大的自驱和自律。
大部分时间,就只有自己。
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自己”是很难面对的人。自己很糟糕的东西,会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出来。生活失去了重心,没有那根线,就会容易被随机的念头所绑架。今天兴致满满,明天的动力丧失。今天想要去乘风破浪,明天却为亲密关系焦头烂额。想得过多,又容易变成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3个月里,我时常讨厌自己,难以和自己待在一起。连旅游、放松,我都觉得好想赶快过去。但是过去之后,想去哪里,要面对什么呢?我都没有一丁点的想法。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要长时间待在家里。这个家是我一手一脚装起来的,此刻却变得有些讨厌。凌乱的沙发和房间,无处不在的猫毛和灰尘,让我连日流眼泪、打喷嚏,伴随着半夜醒来的咳嗽和哮喘。在家里瘫着看书喝茶的愿望,也就此破灭。日渐臃肿的家,让我看一眼都更内耗。我的稳定性如此的差,家里来个人就足以打破我日常的生活节奏,我的生活状态。我明明那么讨厌臃肿的家,却不被允许扔东西,我真的更难过了。
伴随而来的,是失眠和日夜颠倒。白天如果不释放过多的想法,晚上就会想一整夜,然后一整夜失眠直到5点。我甚至在家里,感受到了生存空间的压缩。以前关上门,或者没人在家我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现在却是更难了。由此可见,我跟别人生活在一起确实是一种挑战。
我好怕我有一天重新上班了,会后悔失业的时候没有好好享受。这几乎是必然的。活得不尽兴的人,总是在创造遗憾。
我尝试问自己,如果不这样过,我应该怎样过呢?我怎么样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呢?
几经斗争,我偷偷扔掉讨厌的衣服和过期化妆品,这还远远不够,我想要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动权。我用了很多以前凑效的手段,都失灵了。后来我意识到,我必须要学习新东西了,不然我将过不下去。我应该学习的是如何生活,如何和失望共存,以及如何开启一项赚钱的技能。这都是非常大的工程。过去我总是轻视了它们,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为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没有什么事情是自然而然的。承认自己是个废柴,可能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把脑子里的想法写下来,或许就是减压的一个开始。所以我又打开了豆瓣,打开了日记本。年前终于有动力去搞搞小红书,大家都告诉我,自媒体的逻辑是“利他”。但是我很自私,我想表达自己,虽然没有人会在乎,又产生了更多的矛盾和纠结。有时候我享受到了他人“利他”的好处,但我就是不行。我认为这些都要基于一种表达欲,或者涨粉这样的功利心,我现在两者都没有。
昨天又看了马家辉,看了卡夫卡,我感受到个人的叙述也是有时代的意义的。如果让我选,我大概率不会选择所谓功利地“利他”,如果我现在只能表达这种私人的细碎,还是先表达细碎,等我哪天ready了再去“利他”。
心里难过的时候,我还是打开了王德峰、马家辉的频道,这是有别于小红书抖音这种碎片化的心灵养料。我又打开了微信读书,发现读书真的很开心,很治愈。其实人很难短时间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我好像还是以前的自己。
零零碎碎写这些,表达不完美,主题不清晰,但是,希望这些释放能让我今晚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