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宝水》
拿到这本书就读起来了,没有任何生涩的感觉,因为写的是河南农村的故事,对于我来说很熟悉,虽然不是写的我们那里,但是那些熟悉的方言,那些乡亲们之间的人情世故对于我来说太熟悉了,然而,这本书并没有因为我的熟悉就变得普通,她娓娓道来,她讲述那里的故事,她参与其中,她把自己的感情也揉在这乡村的三餐四季里。这本书在我这里非常顺利地成为一本很好的睡前读物,安抚着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心。
敬仓神,挖茵陈,收麦子,捋槐花,办喜事,上坟,办丧事。这些事情就是这样,家家户户都这样,农村就是这样,农村有自己的仪式感、规矩、节奏与韵律。如今我已经在城市生活好多年,关于这些事情我更多的是从父母那里听说的,谁家办喜事,谁家办白事。现在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模糊,自己结婚的时候很想摆脱农村那一套麻烦的规矩,想简简单单在酒店举办婚礼,不想请那么多人,只想请至亲的家人、好友参加,可最终拗不过家里,他们的说法是:谁让你是农村出来的呢?谁让你有这么多亲戚邻居,你结婚不通知人家我们以后怎么在街坊邻居面前立住脚?其实我结婚也是他们还人情收回礼金的一种方式。我一直跟家里强调我们尽量从简办,不要铺张浪费,可是家里根本不听,只是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办,办的标准也是和别人相比。办完婚事,家里很满意,让客人喝的酒,抽的烟是什么什么样的,摆了多少张酒席,在村里排第几,父亲不厌其烦的跟我说,可是我对这些根本不在乎,我尽量说服自己去尊重他们的想法。
农村让人烦的是根深错杂的人际关系,和书里写的一模一样,每个村有自己的一套生态环境,这些人际关系像氧气,生活在这里的人需要氧气,需要邻里关系、血缘关系、社会关系。我对应付这些复杂的关系很头疼,但是让人割舍不下的也是这些关系。书里的奶奶,九奶。我现实生活中的奶奶,姥姥、姥爷。她们在我最初的生命体验中占据重要位置,即便姥姥走了,关于她我始终在心里为她保留位置。如今奶奶也到了晚年,之前身体好的时候隔一段时间会给我打个电话,现在她时而清醒,时而模糊,有时候还耳朵聋,听不见,回家看望她的时候说什么也听不见,只能抓住她的手,看着她眼泪就止不住了。我们无法阻止她们老去的脚步,谁都是生命中的过客,你很清醒只是难以接受,你没法接受那个等你回家的人正慢慢的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你脚下的这片土地也许以后你再也不会踏足。
这本书随着九奶的去世也走向了结局,我知道我的生活会滚滚向前,农村也在发展变化,我会偶尔怀念过去的生活,也会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视角观察着农村的变化,我很高兴作者重新参与到农村生活中去,写那里的生活,那里的变化,我期待着看到更多关于现代农村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