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宝爸宝妈请布局你的人际关系(一)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研究表明,最受欢迎的品质,包括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等,最不受欢迎的特质包括说谎、假装、不老实等。
安德森认为,真诚和诚信是人际交往之本。
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遵循这4个法则☟

法则一:熟悉法则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彼此能够相互吸引?为什么相互投缘?为什么感觉亲切自然呢?
其实就是熟悉法则。
也就是说,人际交往的基础,就是相互吸引的程度。
人们会喜欢与自己相近的人交往。
见面机会越多,就可能越熟悉,越互相吸引,越互相了解,越互相喜欢。
我们会相互信任我们的亲朋好友,比较熟络的同学。
因为在一起交往越多,关系就越强化。
注意,交往的频率和喜欢的程度也可能成一个倒U型的曲线,过低或过高的交往频率都未必会使彼此相互喜欢的程度提高。

法则二:相似法则

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包括相似的信念、价值观、人格特质、兴趣爱好、社会背景、地位、年龄、经验等。
实际上,相似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双方感知到这种相似性。
最简单说来,兴趣投缘了,智趣投缘了,感觉亲切了,能够心有灵犀了,因为彼此有很多相似的程度。
比如,我们和朋友聊得来,是因为我们对待金钱、育儿、养老、婚姻家庭、职场等态度相似。
或者都喜欢看书、旅游,都喜欢带孩子出去玩,都喜欢科学育儿等。
或者年龄相仿。
或者有相似的人生经历等等。

法则三:互补法则

在人际交往当中,当彼此在某些方面可以达到互补时,彼此的喜欢程度会随之增加。
这种互补可谓是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它包括生活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特质的互补等。
当这种互补达到最大化时,彼此产生的吸引也会随之上升。
比如,内向外向互补。
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就希望跟性格外向的人交往,影响自己变得更加外向一点。
而外向的人也可能觉得,跟内向的人交往,我可以变得更加有定力。
再比如,专业上的互补。
一个学文科的人和一个学理工科的人,他们彼此之间能够在某些方面,通过交往增进彼此的在专业上或学业上的不足。

第四条:真诚法则

诚信和真挚,是交往最稳定的因素,也是个体性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与人交往过程中,只要抱着诚信和真挚的心,即便对方没有给我们想要的回应,我们也内心坦荡。
比如,我们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初衷是抱持,帮助来访者找到养育过程中的难题然后去解决,或者找到内心的伤痛然后去疗愈。
在这个过程中,会问很多细节,帮助来访者做出分析,并不是要窥探隐私。
我们只要抱着真诚的态度,来访者一般也不会感觉被冒犯。
如果我们不够真诚,或者带着看轻的心态去对待来访者,TA是能够感觉到的,指导和咨询的效果也会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