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他的《边城》
随着连续的暴雪预警,晚间雪花携着寒意纷纷扬扬洒落大地。起床的时候大地白茫茫一片,只觉世界空灵寂静。

早饭后踩着积雪前往火车站,铁轨上同样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我所乘坐的这一辆雪国列车将要穿过清晨的薄雾,前往湘西凤凰县,作家沈从文的故乡。

沈从文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多以湘西为背景,如我最早读到的《丈夫》以及其广为流传的《边城》。
《丈夫》讲述的是一个乡下人去城里见为生计而从妓的妻子,在系列见闻后意识觉醒的故事。沈从文特意提到,在那样一个村子里,这种行为是一种“不与道德相冲突”的做法。
从沈从文的描写里可以看出这并非那个时代的个例,而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耳濡目染的生活方式也就演化成了集体的无意识,造就了丈夫们的麻木,关于女性的描写则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失去话语权的悲哀。

至于《边城》,不久前看完了改编的同名电影,结构简单,波澜不惊。
《边城》最初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启动拍摄计划,上影改编的思路是把故事的人物设定成苗族,要描写阶级压迫,增加反派和剧情冲突等,还给沈从文寄了500块人民币。
沈从文对此非常愤怒,接连几封信去怒斥,退回了改编费,表示绝不可能同意按那种思路去拍摄边城。他提到边城里的人物就是汉族,那个地方是汉人聚集区,苗人并不多。故事也没有什么阶级斗争和压迫。
将小说描写的生活强行拔高到社会、思想等层面,倒是有些像三毛小学写作文时写长大了要去捡垃圾被老师骂没有出息的一种思维定式。说什么理想应当远大,作品应当深刻丰富一类的话,其实是新时代的八股文。
在以陆勇为原型的《我不是药神》里也有类似的改编,一个卖药挣钱的二道贩子良心发现最终无私做奉献,是啊,这才叫电影啊,怎么会有人一上来就不图挣钱为大家辛苦买药呢?这不合理啊!是的,这不合理,但是这是现实,是陆勇确确实实做过的事情。
最后只能加一句:电影嘛,得有起承转合观众才愿意看。

火车很快抵达了凤凰古城站,游客可以在这里选乘磁浮列车前往凤凰古城,票价为19元。不知道是否湖南的文旅宣传过于别出心裁,在手机上还刷到了以“湘西赶尸”为主题的文旅宣传片,而前往凤凰古城的磁浮列车也打出了“永不出轨”的口号。
《边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村的小故事,2022年的时候有一部《隐入尘烟》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村的小故事。彼时是准备看一看的,不过电影很快下架了,也就渐忘了这事,此时想起,去找来看了看。
《隐入尘烟》的背景放在了西北,时间是二十一世纪。关于电影被禁的猜测有不少,流传最广的原因是因为描写过于真实而导致的问题,但在寻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另一个理由:当地的居民觉得将他们描写的过于坏了,不真实,因此举报下架了。
苦难是引人同情的,一味地描写苦难则很难引起共鸣。《隐入尘烟》的大部分画面还是比较美化的,与现实的农村生活有些距离而缺少了农村的味道。在人物描写方刻画面,电影里除了主角两人外很少有那种纯粹善良的人物,刻板化地将城里人描写为俗气现实的老板,将农村居民描写为刻薄的邻里,是死板的套用理论。
从接驳车下来,迈入凤凰古城。蜿蜒的沱江自凤凰古城间流过,雨水滴落在石板小街,溅起阵阵水花。沱江两岸的古代城楼上站着旅拍的游客和摄影师,摄影师引导着游客做出各种动作,调整着自身的姿势去寻找更好的构图和光线。几只小舟在沱江上徘徊,船夫用竹竿点破江水的宁静。

沿着江边行走,看到了对面的几幢小楼,七年前曾照着这里的照片画下一幅手绘,七年后来到了近前。

沈从文故居位于一处不大宽敞的巷子里,其故居建于1866年,是南方宅院的典型代表,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1930年,二十八岁的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钟情。张兆和家庭条件好,追求者众多。而乡下来的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化,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太会用。沈从文开始不断给张兆和写情书,他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信很薄,只有寥寥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沈从文对张兆和的追求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一个年近三十的老师,追求一个二十岁的学生,是很不成体统的。
有一天,张兆和把这件事状告到了胡适那里,结果胡适却对张兆和说:“我跟你爸爸很熟,要不要把你们俩的事情跟你爸爸说一说?”
张兆和连忙反对。
胡适又说:“他是固执地爱你的”
张兆和说:“我是固执地不爱他啊”
两人就继续这么固执着,三年后,不知道张兆和是真的爱上了沈从文,还是沈从文的坚持感动了她,23岁的大家千金张兆和下嫁给了31岁的乡下人沈从文。
度过蜜月期后,他们的婚后生活迎来了柴米油盐的当头棒喝,两个人习惯大不相同,最后直接影响到了两人的感情。沈从文婚内出轨,和高青子谈起了恋爱。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整理了他的遗稿,在1995年出版的《从文家书》后记里,她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沈从文的写作与其早年的市井生活与军旅生涯离不开,也是在这些生活经验的积累中他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他的文字很多时候看来是简洁明了的,缺少修饰,所讲的故事也显得不那么波澜壮阔,但非常接近生活。毕竟对许多普通人而言,生命哪有那么丰富多彩。
从凤凰古城出来,转向吉首,准备从这里赶到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汽车启动后不久天上开始下起了雪,不久便积了几厘米厚,考虑到雨雪天行车不够安全,司机在开车半小时后选着了折返。

几小时的兜兜转转后坐上了一辆前往重庆的火车,大包小包填满了货架,堵塞了过道。偶尔乘客侧身挤过一个又一个人去接热水,或是去车厢连接处抽烟。
这是一辆开往黎明的列车,塞满了回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