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老人让座说起
给老人让座是我们的道德要求,从现实逻辑上说它能成立吗?即“我拥有的”和“要让给你”之间有关联吗?显然没有关联。即:我拥有的,那是我的,不等于要让给他人。
如果“因为年轻人体力好,所以要把座位让给老年人”的逻辑关系成立,那么当老年人遇到贫穷的年轻人时,是不是也应该把自己的存款、房产、社会关系等让出来给年轻人。这种礼让发生过吗?从来没有。那么,凭什么年轻人拥有的要让出来,而老年人拥有的可以不让出来呢?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老年人文化,对于年轻人有很大的提防、压制。
这种老年人文化不仅体现在让座这件事上,而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当年轻人和老年人发生矛盾,其他人甚至执法者在介入时不会从事情本身做是非对错判断,而以传统道德为切入点,认为年轻人应该让着老年人,理由是“他都一把年纪了”。这个逻辑非常荒谬,等同于以“老”为理由抹掉希特勒杀人亿万的罪恶。但错就是错、罪就是罪,不能因为年纪足够大而不担责。
老年人文化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可以较好的维护社会稳定,让社会以更符合老年统治者理想的状态运行,但这是有代价的,就是以扼杀年轻人创造力的方式,牺牲社会活力。
往期链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