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多名胜
福州西湖公园是福州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也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名列全国36个西湖前茅,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
总面积约42.5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21公顷。
福州西湖公园通过柳堤桥、步云桥、玉带桥、飞虹桥,把西湖中的开化屿、谢坪屿与窑角屿连成一个完整的游览景区,隐约有苏州园林的别样风格。
据史料记载,福州西湖是西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所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末时它成为游览胜地。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后将西湖建成御花园。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美景赞叹不止,多留有佳篇。宋词人辛弃疾在福州住过两年,流连于它的美景,写下《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赞其“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更拿三山与之比较,“自是三山颜色好,更看雨婚烟嫁,料未必龙眠能画”。明谢肇淛《西湖晚泛》赞:“十里柳如丝,湖光晚更奇”。李纲、陆游等名人雅士也成为这里的游客。
西湖不大,但风光旖旎、恬静秀丽,名胜不少,景致宜人。
公园大门内有“仙桥柳色”。古时人们游西湖,由城西门过迎仙桥而至。昔日的西湖,仙桥横卧碧波,湖畔遍植梅柳,景色十分迷人。辛弃疾曾有词“记风流重来,手种绿成阴也”,可知宋时植柳之风已盛。夏秋湖面十里荷花馨,柳绿花红;冬时红梅凌霜艳,暗香浮动。此乃“仙桥柳色”之古景。
如今的“仙桥柳色”,春光明媚,烟笼柳翠,垂丝萧萧,绿柳婆娑;堤上迎春花黄,桃花羞红,色彩鲜艳,引人注目。三月桃花灿若云霞,近观人在花中游,远眺如湖中锦带,引人流连赞叹,驻足留影。临桥眺望,青山绰影,高楼参差,碧水波涟,彩舫舟楫。四月里,柳絮纷飞扑人面,恰如王安石所赞“扬花独得春风意”,别有一番情趣。夏日绿荫浓郁,凉风习习,柳枝拂空,清新凉爽。冬天仍能见柳绿,呈现出“绿涨连云翠拂空,垂阳影断岸西东”的胜况,可与昔日古景相媲美。
开化寺原为明代谢廷柱私宅,明嘉靖年间知府汪文盛捐资建寺标“开化”之名,形成公园最古老的建筑物。现有建筑为清康熙年间总督金世荣重建,中为正殿,后为禅堂,两翼系钟鼓楼,又左为客寮,右为方丈室。清乾隆年间,巡抚潘思渠浚湖时又重新修葺,郡守李拔在寺内建云中堂。后历代名人常为寺重修。
原寺内有数十株荔枝,与福州西禅寺的荔枝一样闻名。相传寺内荔枝由王氏女十八娘手植,故有“十八娘”之称。《西湖志》云:荔枝“雪霜肌肉丁香骨,瘦腰细核”,清芬甜美。清代诗人郭雍曾赞美开化寺:“金碧湖心寺,澹烟朝夕横。我来芳树暖,钟动晚波平。欲结鸥边侣,空题竹上名。寂寥听偈后,孤月向人生。”
位于开化屿东的宛在堂,是闽中诗人纪念堂,明正德年间由诗人傅汝舟营建,并招诗友同来隐居。宛在堂木构三楹,以诗名“孤山宛在水中央”为堂名。清康熙年间改建为湖心亭,乾隆年间由黄任倡议复建,在堂中设立诗龛,作为福州诗坛同人吟诗聚会之地。道光七年(1827年),林则徐丁父忧归家,重浚西湖,借宛在堂为办公场所。民国时期,西湖辟为公园后,宛在堂修葺一新,春秋皆有雅集,名人墨客荟萃吟咏。
荷亭位于大梦山麓上京驿道长堤头,三面临湖,植菏甚盛。“每当湖光潋滟,山色入暝,渔歌低唱,菱曲高吟,其余音袅袅,足使游人徘徊不置”,是品茗赏荷听曲的好去处,故以“荷亭晚唱”命名。沈钟《荷亭唱晚诗》云:“孤亭水上浮,四面荷香起;日暮采莲归,歌声隔秋水。”
荷亭的北面有皇华亭,东面有迎恩亭,都是以前接待皇家使节或官员迎新送旧之地。林则徐重修荷亭时,皇华亭改建为祭祀宋代抗金英雄李纲的“李忠定公祠”,并亲植桂树两株,取李纲晚年在福州住所的名称,曰“桂斋”。
西湖书院位于西湖公园内。据记载,西湖书院原来是“五通庙”,这属于民间信仰里的神祇。康熙年间福州瘟疫流行,乡人为摆脱瘟疫,把希望寄托到“五通”上,狂热地在庙里祭祀祈福。当时的郡守迟维城见这种情形,便毁掉五通庙,改为祭祀朱熹的所在。此后,乡贤请求在此基础上设立书院,教书育人,就称为西湖书院。
在开化屿通往飞虹桥边的草坪上,高大浓郁的樟树下,立着一块醒目的“击楫”石碑。它由福建巡按使许世英立于民国四年(1915年)5月7日。碑石高2.44米、宽1.04米,每个字约1米见方,遒劲有力。
禁烟亭位于桂斋东侧,建于民国时期,四角方形混凝土柱,西式叠涩檐口,攒尖顶,是1949年前留下的唯一建筑。亭内坐北朝南立有禁烟亭碑,碑高1米,宽0.55米,厚0.12米,正面书有“禁烟亭”三字,背面有诗一首:“虎门潮汐难尽,九十年来功未成。传檄有词惊岛国投荒,何铭挽天京。忍看洪水,行无阻,愿借炎风洗不平。万里孤臣千载泪,自家人自坏长城。”
如果说杭州西湖是杭州人的天堂,那么福州西湖就是福州老百姓的福祉。枝繁叶茂、长须飘飘的古榕树下,鹤发老者棋盘对弈,中老年人健身练嗓,可爱稚童游嬉玩乐。泛着月光的湖水边、柳丝旁,幸福伴侣浪漫走过,晨光里、雾水中,年轻学子晨跑诵读。每年秋天,西湖都会举行菊展,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过一把拍摄瘾。
在“湖山胜处”的门坊两旁立柱上,刻有对联:“何须踏雪孤山,始有客来载酒;正好乘凉六月,那无人在题诗。”联中的孤山即近旁的开化寺屿。这副对联意境闲适,充满生活情趣。
超然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肇庆阅江楼:北伐铁军诞生的地方 (1人喜欢)
- 长洲岛上的孙中山纪念碑
- 文塔似笔立深井
- 源于玄武信仰的北帝庙
- 古庙犹传呐喊声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