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个普通人:读《我的母亲做保洁》

《我的母亲做保洁》是一本很平和然而很温暖的书。
正如作者所言,她不想引起过分的同情,但确实你读来会被触动。
她用一种平和的,近乎白描的文笔,讲述着自己的母亲的故事,她做过哪些工,去过哪里,怎样来到深圳成为一个保洁,认识了怎样的人,那些细节,具体生动,那些平常在我的生活中,我不会刻意留意的保洁员,在作者笔下,从面目模糊,到有了喜怒哀乐,她,她们,他们,成为了某人的母亲父亲,某人的妻子丈夫儿女,他们有了来处,有了生活,有了背景,他们成为了具体的人,一个个具体的人。
罗胖在24年的跨年演讲上说,因为具体,所以深刻。
这本平和的讲述了母亲如何做保洁的文字并不深奥的书的确是深刻的。
作者说,自己想写一本自己的妈妈也能读懂的书。这位妈妈虽然只有小学三年级水平,但她认真地读完了女儿的书,她说,女儿实现了写书的梦想,梦想成真。辛苦了。
我越来越发现,如果一部作品真的够好,就会得到肯定。有太多的事例能够说明这一论点。
不用总担心群众能不能欣赏,一部作品是真诚的,就会是打动人的。
我,和我见过的一些人,总希望自己能传递爱给更多人,总希望能为更多人做些什么。
我想或许,我可以从把这个抽象的“更多人”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人去看待,开始。
比如说这本书,作者透过做保洁的母亲,第一次意识到,明亮华丽的商场,整洁繁华的城市,背后是一群人的劳动。
她去倾听了那些人,写下了他们的故事。
她并没有刻意煽情,但那一个个故事里,那些真实的经历,确实动人,我从中感到了一颗颗勤劳,炽热,真诚的心。
他们中有人抓住了机遇改变了命运,有人被命运推着向前。
这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的真实遭遇,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那说不清道不明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正如作者所说的,“希望我们能多关心这个世界上的‘他者’,理解一个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做选择,理解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仅仅由他‘是否足够努力’而决定。”
我越来越喜欢看真实的故事了。
我接受了自己是个普通人,也开开心心地想做好一个普通人。
作者写了很多具体的普通人。
是那些普通人,穿起了我们的生活。
作者说,“我跟保洁员们有一样的来处,都是‘无法豁出去’的人。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出身,我的地基才能足够踏实。”
以后我再看到保洁员,我会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职业属性,我会看到她或他是某人的亲人,有他自己的故事,看到一个具体的人。
我是一个具体的普通人,她或他,也是。
我会记得故事里那位做保洁的母亲说的,不要让他们在门外面等太久,他们等得真的是会很着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