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情·爱·恩---中国人的夫妻关系,一场天意的修行
《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大体意思是:君子所遵奉的中庸之道,发端于普通百姓(夫妻之间),在它达到最高境界时,便彰著于天地之间。可见夫妻关系在世间的位置和作用,是跟道趋同的。
一个人,从一个家庭出生、长大,再跟另一个家庭里出生长大的人,相遇、相识、相恋、相爱,成为夫妻,组建家庭,再生儿育女,这一段时间太长,占人生旅程的四分之三到五分之四的时间。特别是中国的家庭又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属性,要讲清楚这部分内容,实属自己挖坑自己跳。
跳也就跳吧,我想通过自己的夫妻关系30年的生命经历和体验(我跟肖老师是大学同学,1993年春天开始谈恋爱,再一步步进入婚姻,生娃养娃),提出中国人的夫妻关系的整个历程:恋·情·爱·恩,一场天意的修行。
前面已经写过三篇文章了,分别是《灵魂伴侣》、《这是一场潜意识的“密谋”》、《中年后的夫妻关系,从爱情到亲情到恩情》,已经一步步挖到夫妻关系的根基是“恩情”。这一篇文章,从我自己的夫妻关系里延伸出来,来看看中国人夫妻关系的历程。
以前多次提过中西方社会基础的不同,对于中国人来说,“家”是组成中国社会的最小基础单位,对于西方人来说,“个体”是社会的最小基础单位。家是什么?中国人最重要的血缘关系构成了家,但是血缘关系构成的家庭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夫和妻,却没有血缘关系。神奇吗?
所以啊,中国人的一生,难就难在夫妻关系,易也易在夫妻关系,亲密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核心(当然,最最核心的是自己与自己的自我关系,这里讲的是两个客体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在一起创造了这个世界那么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意乱情迷浓情蜜意又纠缠不清的恋情、山盟海誓天崩地裂又相爱相杀的爱情、左手抚摸右手白开水一样又血浓于水的亲情、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又相濡以沫的恩情。每一个孩子都在这“两个人”创造的环境中长大,再继续着丰富而又无限可能性的创造着新的家庭,于是就有了现实社会中丰富莫测的人性和独一无二的一个个“个体”。
“亲密关系”这部分是有很多可以聊的,这一次我们先把整个路径图绘制出来,了解了这个路径图,估计很多人的亲密关系问题,就能自动消失百分之七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就是实践行动、落实练习中去解决了!这个路径图也是我参考了郑委老师的一次直播,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来的。
先把亲密关系发展历程图拿出来:

西方人是把爱情和婚姻分开的,婚姻只是人生的一个插曲。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是一件事,白头携老的婚姻才叫爱情。对于中国人来说,婚姻是天作之合,是一场彼此的修行,是相互照镜子,找到各自的本我,夫妻阴阳合和才圆满,才知道为人的意义和做人的价值。我在去年秋季做过一个亲密关系的讲座,里面有一页PPT,内容就是“夫妻是一种信仰,婚姻是一个决定”。
根据我们每个人亲密关系的情感经历,我们来看这张图。一段爱情的初始,大多都是从友情开启。当然也有相亲啊,一见钟情啊之类的恋情。相亲是要顺眼,一见钟情是激情,顺眼和激情后,还是要从彼此了解开始。
从友情开始的话,我们把彼此当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会互帮互助,这就是圆圈点①:友情互助。以前讲的有一课关于早恋的,就是要让“恋”在这个范围内,把情感多在友谊的范围内互帮互助,相互支持,开阔视野。大家一定要知道一句话:不幸福的婚姻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友谊。
随着彼此了解,越是相处,越发现对方的可爱,于是我们心生爱慕,喜欢上了对方。终于,鼓起勇气大声说“爱”,恋爱的大门为我们打开,这就是圆圈点②:喜欢爱慕。在这里要注意:喜欢的,往往是自己想要的,爱慕的,往往是自己没有的。
两个人持续的喜欢爱慕就会进入下一步热恋期。热恋期,怎么看对方都是迷人的,让人无法自拔的。因为热恋期,看的都是对方的优点,那时候的眼睛是自带滤镜的。为了永远留住对方,我们会给出生死相守的承诺,这就是圆圈点③:恋爱迷人。恋爱其实是“非常态”,不是常态。
就像童话故事的圆满结局一样,我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说好会永远幸福下去。这就是圆圈点④:承诺生死。在这里要友情提醒一下:对方的承诺,当时当真就完了。当时一定是真的,但是过了那个时间点,就忘了吧。自己的承诺,自己一定会亲自打破。
到此,我们经过了恋,到了情,并且我们“以为”到了爱,这是亲密关系的第一个阶段:以情为爱,承诺太轻。
走上这个阶段,我们体会到大家常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万万没想到,同居或者结婚后,苦情纠缠开始了。进入圆圈点⑤:苦情纠缠,不知不觉(稍不留神)婚姻中的情感,就变成了好也好不了(不能甜蜜如初),放也放不下(不能轻易放弃)的苦情纠缠。
我们打着为TA好的旗号,要求TA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会觉得自己这日子过得好苦、好累;不相自己,也不信老公能够让自己依靠。
这段路是凹下去的,预示这是婚姻里的一个坑。绝大多数的夫妻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甚至一生都在这个阶段。从甜蜜爱情走到了苦情纠缠,他们渴望走回去,回到恋爱的美好当中,可是这根本不可能。
遇到各种情感问题,在冷淡的时候,在冷战的时候,在吵架的时候,甚至在苦情纠缠的时候,其实一切的问题都源于我们没有真正地把目光收向自己,真正地去成长自己。从坑里爬出来,需要双方都负全责,需要直面自己,直面真相,甚至需要你看到爱人背后TA的历史,TA的原生家庭,包括更多深刻的东西。这个阶段非常艰难。不幸福婚姻的样子,甚至不幸婚姻的样子,可以呈现的淋漓尽致。
圆圈点⑥是有了孩子后,两家父母也参与进来养孩子,于是两个人变成了两家人,于是夫妻俩就成了分工合作(平淡是真)的关系。当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不能达成合作,彼此就会不断的指责和抱怨,从而进入圆圈点⑦失望凑合。日子就可能在⑤⑥⑦内循环(苦情纠缠,各种谈判,不断的调整分工合作,各种凑合),甚至跳出这个循环,进入圆圈点⑧分手离婚。
这一阶段会持续在苦情纠缠和分工合作之间拉扯。这是不是我们的亲密关系里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然后有一部分的亲密关系开始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认为亲密关系就是平平淡淡就是真,每一对夫妻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每个家庭也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另一部分人在苦情纠缠和失望凑合之间拉扯,就认为亲密关系是凑合着过,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时候孩子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各种叛逆,家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婆媳关系,情感出现各种问题,例如第三者,外遇等。“仇人相见”式的婚姻,不仅是夫妻相看两厌,更会让家庭过成冰山或火海,让老人、孩子和夫妻一起陷入困境。
不分手不离婚的理由,妈妈常常就是为了孩子,爸爸会说为了这个家。这些都不是真的,这是借口,是假的。因为目标是凑合着过。
就这样,大部分婚姻就在⑤⑥⑦的循环中回想、回忆、回味着②③④,根本没有真正体会过幸福婚姻和美满美好的感觉,终了一生,甚至还有可能各种更不幸的后果。这就是亲密关系的第二个阶段,我们感觉自己好像跳进了名为“婚姻”的坑。婚姻中的各种苦情、痛苦、失望的感受,挖出了婚姻的深坑,这个坑,就渐渐的成为了彼此认为的“坟墓”。
直到各种机缘巧合,直到因缘会际,直到这两人中至少有一个痛苦到了极点,开始至少一个人的觉醒和蜕变,或者夫妻携手共同学习成长,懂得底层规律(道)和看到真相,就走上了第三个阶段:断情生爱,共同成长。
这里面最关键的一步是有一个人能从苦情纠缠中跳出来,跳到亲情(友情)中,能从亲情(友情)的角度再出发。我跟和爸在最艰难的阶段,我俩就跳到了这个角度,重新开始审视我俩的关系。他把我放在亲人的位置上,觉得我成了他最亲的亲人。而我呢,是把他放在最近的朋友或者邻居的位置上。再遇到冲突,我会想他如果是我的一个朋友或者一个邻居,处理这个事情,我会怎么做呢?也就是我们彼此不再紧紧纠缠,不再想当然地惯性地去处理彼此的关系,而是两个人各自后退,拉开一些距离,俩人之间留出一些空间,彼此远一点再去审视彼此。
我从2018年走向了系统的学习,自我成长和蜕变,开始看懂自己、找回自己,看见规律(道)和真相。这些前面有一系列的文章,但基本记录的都是跟女儿之间的调整,也是因为亲子关系其实是好调整的,毕竟父母爱孩子,孩子忠诚于父母,这都是天性。
对于亲密关系的调整,要比亲子关系要困难的多。我当时迷茫的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近彼此,俩个人已经成了一个屋檐下熟悉的陌生人。俩人首先要各自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彼此尊重,又彼此允许,这是亲密关系从泥潭里拔出来非常关键的一步。我找了一下我在走这个过程的时候,聊天记录里和爸的几句话。


当成长和改变真的发生的时候,这时候,妈妈是真的为了孩子,爸爸是真的为了这个家。这时候,亲密关系也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山欢水笑,国泰家安。
两个人会进入再一次的欢喜,走进彼此的生命,了解生命。甚至进入新的爱恋关系,与青年时候的激情不一样,是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彼此接纳和彼此理解的恋爱。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自然,我们把男人比作天,把女人比作地;把男人比作山,把女人比作水。天行健,地势坤,男人欢,女人笑,山水相依,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我家目前就是进入这个阶段。今年八月十五我在妈妈家住了两天,从妈妈家直接出发去的尼泊尔。跟妈妈聊天,妈妈说不要跟和爸吵架,不要惹他生气。我说我的余生肯定不会跟他吵架啦,以后的日子里,损耗他生命的事儿,我一点也不会做。我一定是一个长寿的人,我希望他能多陪我过后半生,相互守护,相互成就,彼此支持和滋养。
这是我内心真实的声音。不只是对和爸,对于任何我身边的人,我都希望我是一个助力,一个支持者,一个赋能者,一个滋养者,至少也是一个陪伴者吧,而绝不会是一个消耗者,绝不会是一个耗能者,绝不会是一个丧或者down的人。
就在今年1月31日,和爸忽然发给我一段他唱的戏歌《武家坡》,里面有词:千错万错,乃是为夫一人之错,你你你,你就宽恕了罢。
前几日他在家就总是唱这首戏歌,后来我就顺口接一句:好,我原谅你啦。他就笑着说:你又不是三姐。
结果真的就这么正儿八经的用此戏歌给我道歉呀,男人的自尊心哦!


2022年1月写的《这是一场潜意识的“密谋”》中提到,从我的角度,我已经穿越过来了,我已经让那些情绪过去了,也不再需要和爸的道歉。在整整两年后的今天,和爸自发地诚心诚意地且郑重其事地给我道了个歉。
其实,他的这个道歉已经跟我无关(当然,我是他道歉的客体),更是他自己心性的一个巨大飞跃,他从自己的世界走了出来,看到了“我”,看到了自己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上,自以为是的为我“好”,却忽略和漠视了我的感受。也就是他觉醒了,看到了除了他自己之外的另一个新世界。
我们俩现在从㈢没有激情的恋爱到㈣真爱情之间,并笃定确信地走向圆圈点⑨:恩重如山、一生相伴。
想起来几句话,心有戚戚:每段婚姻都会有1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当然,幸福秘诀在于——第101次的握手言和以及第51次的原谅。
“什么是好的婚姻?” ,“就是一次次爱上对方的过程。”
走到今天,我觉得每一对夫妻都是天作之合。爱人是你的另一面,TA就是你,你就是TA,彼此结合就是一场天意的修行。在一次一次的看见对方、感恩对方中,真正的爱就会不经意间在俩人组建的家里流动。
- 男人们践行“天”的无私,去通情、去明理、去行道、去被人“信”和“服”;
- 女人们学着大地的奉献,去达理、去包容、去接纳、去被人“爱”和“敬”。
同时,中国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要有家国情怀,要让国泰家安。到达第四个阶段的亲密关系,是非常幸福而美好的婚姻。
第五个阶段:一生相伴,恩重如山。最后的高台不是一个结果,我们可能永远到达不了,只能越来越接近,它就像一道光,指引我们一路前行。
夫妻两个生命,一阴一阳,合在一起就是圆满,就是“一生相伴,恩重如山”。实现从情爱到真正的爱情,这种爱情里,有深深的恩情,完成真正意义的婚礼,生死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次的婚礼后,进入圆圈点⑨,亲密关系的最高点,一生相伴,恩重如山。不是一生相爱,“伴”非常重要。
今年春节,给我的大舅电话拜年,他今年86岁了,大舅开朗豁达,声音洪亮,他说他跟我舅妈就感受到了彼此相伴的重要,越是老了,越是老来伴,这是孩子无论怎么孝敬,也无法给予的陪伴和情感。我特别开心,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榜样。
把家里的“爱”变成“恩”,亲密关系就会特别美妙。“恩”是中国人最底层的情感基础,“恩”是一切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根基。
夫妻关系中,学会真正的爱自己,不断成长蜕变,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后,“恩”才会生长出来。当我们双方互相感恩的时候,最浓最浓的情就会出来。我现在笃定地走在这条通往“恩情”的路上。
这是中国人爱情和婚姻生命历程的五个阶段,我参考了郑委老师讲的,加上我自己的体验和经历整理出来。
再多讲一点“恩”。当我找到“恩”情,作为中国社会以及文化的情感基础的时候,我的思想框架就立住了,那一刻特别特别开心。“恩”是心因(因+心),发自于心亦由心来感受,感受、感知、感觉和感情作为“因”而获得的“果”,就是“恩”。
好的感受感知感觉感情的“果”是恩,不好的感受感知感觉感情得到的“果”,也是一种“恩”。以前有一篇文章写过:感恩的力量,不再展开。
对于中国的夫妻来讲,没有恩,是不会有爱的。
- 感恩他在外面辛苦赚钱,
- 感恩她给你生养了孩子,
- 感恩他扫了一次地,
- 感恩她在你睡觉时,给你搭了个被子,
- 感恩他给你倒了一杯茶,
- 感恩她给你留一盏灯,········
如果我们把家里所有的“爱”全变成“恩”,这样的生活会特别美妙。
感恩你激发了我的阳刚,我天行健以自强不息。感恩你让我成为了阴,我地势坤以厚德载物。
中国人的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感恩之旅,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爱人,最终感恩自己,这是多么美妙的人生。
这时两人的爱情,一定浓而不烈,一定醇厚而不平淡,这是中国人婚姻的最高境界——两个人相互感恩。
希望我们每对夫妻,每一个亲密关系,能够向着这个方向走去。我们不知道能走到哪里,但是我们可以一路走下去,因为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爱情才是婚姻的最好归宿。
想想自己现在在哪个阶段,畅想一下未来能不能走上最高的阶段。我们要记住旁边的爱人,TA是老天赐予你的。婚姻中的各种问题,也是老天在告诉你:你需要成长,需要体会中国文化和情感中恩情的美好。
每一对夫妻,只要愿意,都能走上最高的这一个台阶,因为每对夫妻都是天作之和,佳偶天成!
此刻请你好好想一想:
- 你的婚姻现在到了哪个阶段?
- 你的婚姻未来会在哪个阶段?
让我们一起携手,互相陪伴,一起奔赴亲密关系的幸福和美好,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
道人-易乾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18 23: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