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亲近就越是暴躁?只把尖锐的一面对准亲人?【述情障碍]
越亲近,越暴躁?

Alexithymia 述情障碍  心理学上有一种病症——述情障碍。这类人情绪非常极端,不能冷静沟通,开口即是愤怒状态,明明是关心的话,说话非要夹枪带棒,并且越是亲密的人,态度越差。但面对工作或是初识的人,反而非常礼貌温和,让人感觉理性又可靠。 从心理学来讲,这种“窝里横”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冷漠”或是粗暴的对待,导致跟亲密关系的相处方式出现“偏差”,但和NPD(自恋边缘人格)不同,因为自恋自负故意伤害他人不同,述情障碍的暴躁,逃避,并没有主观恶意,不是为了伤害而刻意愤怒,而是面对情感关系时真的只会这一种表达方式。 述情障碍主要有三个特点: 1.很难区分和描述自己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谈及自己的内在感受,大多是在就事论事的层面。 2.很难分辨自己哪些感觉和感受是由情绪造成的,这包括一些躯体的感受,因为我们很多的情绪体验会直接导致躯体症状。比如说头疼、胃疼、心跳加速、出汗等等,但是有述情障碍的人就会比较难辨别,所以也无法从情绪上进行调解。 3.很难去深刻的体验别人的情绪感受,共情能力会偏弱。所以述情障碍对于生活的影响通常也是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就是不擅长情绪调节,所以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比如抑郁障碍、创伤相关的障碍,还有就是躯体症状障碍。第二就是在人际关系上,尤其是亲密关系,会很难和对方深入的去分享情绪、情感体验。  那么述情障碍是怎么来的,目前其实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结论,但是有三种主要的假设: 第一种假设: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家庭成员可能就很少去表达情绪,甚至有的会阻止情绪的表达。成长过程中,家庭成员可能就很少去表达情绪,甚至有的会阻止情绪的表达,也很少关心和询问对方的情绪,因此没有学习到如何准确的识别和描述情绪的能力。 第二个假设:由于某种创伤事件或者是潜意识的冲突,会认为情绪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所以对于情绪的体验被压抑住了。 第三种假设就是认为大脑在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功能上有先天的或者是发育上的缺陷,就好像有人会先天的五音不全是一样的,那这一类人呢,即使通过后天的心理咨询进行矫正,效果往往也不太好。 前两种都可以通过后天对情绪的学习或者是心理宣泄得到改善。  叙情障碍一般可通过家庭治疗、情绪调节、社交、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帮助解决,具体情况建议患者找专业医生咨询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家庭治疗。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家人互动,可帮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提高情感交流能力。 情绪调节。通过放松训练、情绪表达等方式进行训练,可帮助患者更好的表达情绪。 社交。通过表达技巧、交往技巧等社交技能进行训练,可帮助患者与他人更好的交流沟通。 心理疏导。在专业人士帮助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 药物治疗。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碳酸锂缓释片等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避免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多观察自身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治疗。

心理咨询辅助治疗-语音援助热线- lanxianzi001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