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译托马斯•胡德《叹息桥》
叹息桥
——译托马斯•胡德
又一个不幸的女人
厌倦了呼吸,
她太过轻率地
终结了自己。
小心地托住她吧,
把她轻轻地抱起;
她是那样的温情,
又如此年轻美丽!
看看她的衣裳
仿佛似寿衣裹体,
她的长裙四周
仍不时洪波涌起。
赶快抱起她来吧,
莫厌弃,要满怀爱意。
触碰她时请切勿鄙夷,
温柔点儿,谦恭点儿,
别在意她身上的污渍,
务请寄予她哀思一缕。
如今,她留下的一切
全属于这纯洁的女子。
何必去深究
她的轻率过错,
也别责备她的叛逆。
死亡已抹去
她蒙受的耻辱,
留下的唯余美丽。
她虽曾经失足,但
毕竟属夏娃一系。
请揩净她可怜唇上
渗出的黏稠液体。
她散乱的一头长发,
她那褐色的秀发,
请善意地为她束起。
好奇心却在猜测:
她的家究竟在哪里?
谁是她的父亲?
谁是她的母亲?
她可曾有过姊妹?
可曾有过兄弟?
或许还有她更珍视者,
比起所有人
都更加亲密?
唉!基督徒的仁爱
在阳光下
竟如此难觅!
哦!可怜啊,
在这硕大的都市
竟无其立锥之地!
无论父亲母亲
还是姊妹兄弟,
亲情已然变异。
严酷的事实面前,
爱情竟一败涂地,
就连上帝的天意
似乎也离她远去。
凭河远眺,
路灯摇曳,
看那无数窗口,
从一层到阁楼
万家灯火互明灭。
而无家可归的她
黑夜中茕茕孑立。
绝非阴森的桥洞
也非黑水的湍急
让她发抖颤栗,
而是三月的凄风苦雨。
生命的离奇遭际让她抓狂,
她便含笑投入死神的奥秘。
让流水卷走她吧,快!……
别管哪儿,只要在这世界
以外,哪儿都可以!
她决然投水,
不顾河水寒透,
不顾风高浪急。
你,放荡的男人,
站在河岸上想想,
有无胆量跳下水,
喝几口,再洗洗!
小心地托住她吧,
把她轻轻地抱起;
她是那样的温情,
又如此年轻美丽!
趁她冰凉的四肢
还没有完全僵硬,
轻轻地,柔和地
把她放好,放平;
还要替她把失神
凝视的双眼阖闭!
那凝视多么可怖,
仿佛在决绝的瞬间
她绝望的眼神
在未来中凝聚。
她悲凉地自戕——
谩骂和凌辱,
无情的冷漠,
疯狂的愚蠢,
迫使她过早安息……
交叉起她的双手,
置其胸前,
仿佛她在默祈!
承认她的软弱,
承认她的失足,
谦卑地将她的罪孽
托付给救世主评议!
[题解]
《叹息桥》(Le Pont des soupirs)1949年4月1日由雅克•克雷佩发表于《法兰西信使》;1952年收入科纳尔出版社《波德莱尔遗作》第二卷。
现存手稿一份,手稿上有比利时画商阿尔蒂尔•斯蒂文斯(Arthur Stevens,1825—1890)的旁注:“该诗系夏尔•德莱尔口译,并由我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布鲁塞尔,1865年4月8日。”1868年8月18日,阿尔蒂尔•斯蒂文斯以J. J.格雷厄姆(J. J. Graham)为笔名在《费加罗报》发表了这首译诗。
《叹息桥》(Bridge of Sighs)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Thomas Hood,1799—1845),波德莱尔曾在《1859年的沙龙》中热情地介绍过他。此外,波德莱尔的散文诗《只要在这世界以外》(Any where out of the world)的题目也来自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