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与凉山
人生第二次来到成都,这一次,因为在成都有许多认识的人,对成都多了几分熟悉。
与作家的见面开启了我成都之行的第一站,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吃个饭,没想到竟然吃了一下午,从中午吃到晚上,吃了彝餐,味道不错,只是那几块大肉让我一时无法消化。也与作家朋友们找到了一些共同话语,场面不至于十分尴尬。这对我而言,是一次不错的经历,是我主动对作家的一次邀请,也与作家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对话。
见了师妹的男朋友,体会了西南交大后花园的一些美食。
见了在成都定居的朋友,朋友还是那么能说会道,为我们分析就业的利弊,朋友考虑问题较为全面,不像我,一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至于在道路上会遇到的困难,却没有考虑那么多。
见了之前在南宁开会时才认识的在成都求学的同学,和朋友们一起走在玉林路上,感受赵雷的《成都》。天空飘着雪花,玉林路上的小酒馆和火锅店等吃喝的地方分外热闹,火锅店的烟火气甚至衬托出小酒馆的“清净”。这或许就是成都的街头吧。
总要去一个景点,这一次还是没有看到大熊猫,或许是给了我第三次去成都的期待。去往千里之远的三星堆博物馆,从市区出发,行程需要2小时左右。三星堆大概是我见过的人最多的博物馆了,展厅外面有一家餐厅的设计较为别致,倒是更像展厅。
剩余的时间,主要就是在成都街头闲逛,用脚步丈量一座城市。
凉山之行和我想象得不一样,朋友的朋友圈里的那些美景都分布在不同地方,并不是她所在的镇上和村上。凉山给我的感觉是路途遥远和寒冷。一进入到凉山,我仿佛患上了失语症。中途有一个小时的车称经过冰天雪地的原始林世界,透过窗户往外看,十分美丽,彷佛自己乘坐着雪国列车穿行其中,但它带给我的还是寒冷彻骨的感觉。一些生活的不便和轻微的高原反应让我更愿意待在暖风机前。上山的时候,一走动就微微喘气,身体疲软,没有精力,感觉十分疲惫,又不断地咳嗽和鼻塞。身体的不给力为我的凉山之行增添了许多难度,减少了许多热情。或许凉山,不会再去第二次了。
10天的旅程,有5天在路上,有8天住在不同的宾馆中,加上冬天的寒冷、衣服的厚重和行李的拖沓,这10天的旅途令我疲惫不堪,回来后继续吃药,持续一周症状才减轻,头晕的感觉才逐渐消失。也才有精力去回顾这段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