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与她的书一起经过四季: 金爱烂作品出版笔记

有幸与她的书一起经过四季:金爱烂作品出版笔记
文/张海香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
转载自《出版商务周报》
商务君按:在世界文学图谱中,韩国文学一直以来在我国打开影响力较为艰难。但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出版的金爱烂作品却成为例外,近年来在社交平台讨论不断。从《你的夏天还好吗?》到“金爱烂作品集”的出版,人文社用高品质赢得了读者喜爱,也在精心运作下,让金爱烂作品走出了以往大多数韩国引进文学“一版死”的尴尬,目前总印量已经超过10万册。人文社编辑张海香从2017年开始负责金爱烂作品的出版,与金爱烂作品共同成长,也见证了金爱烂作品的“破圈
当我时不时以“金爱烂”之名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时,很容易注意到两个现象:一、随着“金爱烂作品集”的出版,关于这位作家的互联网痕迹显著增加;二、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有些人敦促出版社再努力点,要像友社营销某位作家一样去营销金爱烂,因为她值得,而有些人说2023年金爱烂的浪这么大,要说出版社没运作谁信呀。
感谢《出版商务周报》约稿,正好趁此机会,跟书友们分享一下自2017年始金爱烂作品的出版轨迹,看看这股“夏天之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最初的相遇:感觉“自己被看到”
2013年,我在人文社老编辑、出版界大前辈仝保民老师的带领下首触韩国文学。那是入行第二年。
“韩国文学”产品线是前辈从21世纪初逐步做起来的。十多年来,积累了申京淑、朴婉绪等多位顶尖作家,薛舟、徐丽红等一批优秀译者,与韩国文学翻译院等致力于韩国文学海外推广的机构和版代保持着密切联络。
2016年,在如此积淀下,我接触到薛舟老师推荐的金爱烂及其短篇小说集代表作《飞行云》。彼时,主做英美文学的我当然谈不上多熟悉韩国文学,但已不是韩国文学的“陌路人”。同属“80后”,这让我对她的作品多了一层期待。“飞行云”谐音“非幸运”,8个短篇写的都是城市里不走运的失败者、边缘人。
短篇小说始终是我的阅读偏好,小人物的故事永远牵动我的心。时至今日,我仍清晰记得那些故事或跟我有关,或令我深度共情。《你的夏天还好吗?》里暗恋前辈的微胖女生是我;《虫子》里待产准妈妈在虫子横行的出租屋中寝食难安,我不陌生;《角质层》里深陷变美之路的单身女郎是我;《水中的歌利亚》里少年在滂沱大雨中绝望求生,我有过相似的不快记忆;《那里是夜,这里有歌》《一天的轴》像两部城市纪录片,普通人的人生就是如此艰难、前路渺渺;《尼克塔酒店》触及的是再熟悉不过的“女性友谊”;《三十岁》正是我即将迎来的年纪。我不确定此书的市场前景,但笃信读到它的人,尤其同龄人,会“感觉自己被看见”。
《你的夏天还好吗?》出版:从起印3000到游说发行部加印
金爱烂是被国内出版界注意到并持续关注的作家。此前,她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篇分别曾以《老爸,快跑》《噙满口水》和《我的忐忑人生》为名被同一家出版社引进出版。三本书可供参考的开卷数据为几百到两千不等,倒推印量大概在3000~8000册之间。《飞行云》首印量为3000册。
出书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名字”:作者名和书名。我跟很多读者一样,一开始也对“烂”字怀疑过,还向译者反复求证。确定是“烂”不是“灿”?确定不用“澜”或“斓”?译者科普说,韩国人从出生就有对应的汉字名,“烂”字是她的汉字名用字。在意义上,“烂”字在韩语里其实跟汉语一样,依然有“烂漫”“绚烂”“灿烂”“明亮,有色彩”之意,虽非常用义项,却是她的名字寓意。因此“金爱烂”的译名不仅必须如此,而且耐琢磨。
那么书名呢?“飞行云”有“非幸运”之意,并且在以候机大厅为背景展开的《一天的轴》中,有明确的意义,指飞机拉线。可在中文语境里,光靠这三个字,读者很难一下子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如果换,首选当然是小说集里的短篇名。最终锁定“你的夏天还好吗?”一个以第二人称开始的问句也许会有打破第四堵墙的效果,抓住读者。

接下来考虑封面设计,素材来源于一次北京国际书展。我获赠一方画着西瓜、虫子的手帕。经查,原来出自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女画家申师任堂的经典“草虫图”,她可是出现在韩国最大面值钱币5万韩元上的画家。设计师李思安对画有着天生的敏感,她很快做出方案。西瓜、虫子真的上了封面,既跟书名、内容契合,还保留韩国文学独有的味道。思安也是我社所有金爱烂作品的装帧设计师。

文案方面,我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5篇作品聚焦于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细腻地描摹了她们在爱情、友情、婚姻、工作等方面的心理状态,或许会激起中国女性读者的共鸣。”当时并没有“30岁+姐姐乘风破浪”的说法,但因为我正处于被书写的年纪,击中我的也许会击中更多的人。
2017年伊始,《你的夏天还好吗?》面世。可喜的是,首印很快卖光,不过一年内未迎来加印。直到我在微博上看到作家蒋方舟评价“金爱烂这个韩国‘80后’女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写得非常好,有天赋又写得很稳”,看到淘宝上的影印版被炒到150多元。读者们的不吝分享,让我看到市面上依然存在需求。我成功游说发行部提印。这本3000册的小书自此走上了三五千册的加印之旅,一改以往大多韩国引进文学“一版死”的尴尬处境,累积加印10次,总印量3.6万册。
如今,它是“豆瓣热门韩国文学图书榜”TOP3,评分8.7,两万四千多人评价,三万多人想读,被收入几百个书单。电子书销售成绩同样亮眼,每年保持着上万元收益。
《外面是夏天》推出,注重表达内里的“寒凉感”
因为《你的夏天还好吗?》小有成绩,2019年我们又引进了金爱烂的新书《外面是夏天》,并在夏季作家来华参加书展之际推出。

书名是作者取自篇目《风景的用途》,故事里写,“在陌生国家看母语信息,感觉手里握着的不是手机,而是水晶玻璃球。玻璃球里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球外却是夏天。”全书开篇叫《立冬》,这让书内的温度骤降,暗暗回答了“外面是夏天,那里面是什么”的问题。我至今仍记得读《立冬》时心情的跌宕。前半部分似乎引到了婆媳关系,从《你的夏天还好吗?》到《外面是夏天》,婚姻中的金爱烂开始写婆媳关系了吗?直到出现出人意料的翻转,熟悉的金爱烂又回来了。就像译者徐丽红所写,这本写在“世越号”沉船之后的短篇集,篇篇在写失去,尽管对“世越号”只字未提。
此时我已30岁+,对失去多了体会。装帧设计上,我们希望冰块的清凉感只是表象,书名在冰块之上晕染开及冰块间隙的深蓝传达出的寒凉感才是里子。
图书上市恰逢作家来华,作家先是在书展现场签售。第二天,她在上午与最年轻的老舍文学奖得主文珍一对一对谈,共进午餐,对谈内容以“新闻报道做不到的事,作家来做”为题发表在“单读”公众号上,阅读量3000多,这其实也为“金爱烂作品集”出版时请中国作家为书作序提供了灵感;下午,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采访,专访文章《这个韩国‘80后’写的故事,中国年轻人却能感同身受》阅读量逾5万;晚上,与作家蒋方舟在skp举办新书分享会,现场图书销售一空。作家的分享加深和拓展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经过这些活动,我牢牢记住了作家说的,她在写小说时更关注时间和空间,她希望人们走进她的小说时就像走进一座建筑物,出来时也许不记得细节,但身上却带着建筑物里的气息。
该书首印6000册,上市一月售罄。而后6次加印,总印量2.4万册。出版当年,斩获豆瓣读书“年度外国文学(小说类)”第三名,并在《世界文学》主编高兴老师、演员王亚彬的推荐下获“京东文学奖·外国文学”第四名。
趁热推出作品集,“夏日色彩”契合作家、作品气质
正是《外面是夏天》的出版,正是作家访华与热诚的读者面对面,我意识到是时候做作品集了。
作品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努力。译文方面,由为广大韩语文学爱好者熟知并喜爱的翻译家徐丽红、薛舟夫妇包揽,他们是第八届韩国文学翻译奖得主。序言撰写上,有幸邀请到《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来颖燕、未来文学家奖得主张怡微、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老舍文学奖得主文珍、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得主笛安和韩国文学翻译奖得主薛舟联袂作序。作家们怀着对作品极大的爱与热忱,为读者奉上了热腾腾的阅读报告。
装帧设计的重点是尽可能契合作家和作品气质,封面汲取与金爱烂作品颇有渊源的树、天空、晚霞等夏日色彩(我跟设计师分享了一些自己拍摄的夏日场景),主图案为契合每种图书的各形各态的鱼。设计师手绘主图案,力争将书中内容用封面设计的语言完美呈现。整体排版和辅文字体,包括书签及书签内容,也做了相应的用心。为达最佳效果,我们还下厂盯印。

为了让整套文集与读者在网上相遇时有最美状态,小伙伴们甚至集体出动,带上书去附近的咖啡馆为书拍写真。巧的是,咖啡馆有棵柠檬树,还有谱架,为拍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就这样,一切多线程工作准备就绪。2022年10月28日,作品集在我社的公号上终于正式亮相。当天我在朋友圈里写“这套书真的是方方面面都自恋般喜欢”,这是我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个6本小套装。

出版后,我先是较为集中地给肯定或可能喜欢金爱烂的朋友们寄了书,既包括作家朋友、做播客的朋友、导演朋友,还包括相识已久的未曾谋面的书友,等等。做书10年了,我觉得最大的变化之一可能就是,我更愿意把书寄给真的喜欢或者至少感兴趣的朋友,更期待不论好坏总之是出于真心的想法,至于宣传与否,则完全随意。做书前前后后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物力投入,是“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结果(当然,“好汉”是作者)。用心做出的书,可以不被喜欢,但被同样认真阅读过就足够了。

“金爱烂的故事会超越文学,成为社会记录”
2023年,我们与豆瓣读书合作举办作品集分享会。为此,我重读了她的全部作品,意外有新发现。我理解了在《我的忐忑人生》里,作者是想从时间的角度来探讨问题。之前以为是寓言,具有超现实元素的《水中的歌利亚》也因为前两年的河南洪水有了具象和实形。还有,原来看似不相关的短篇里都有着勾连:《尼克塔酒店》里那个多次休学挣钱完成学业的瑞允似乎也是《角质层》里那个在南山顶上咖啡厅里当服务员的边缘配角,她慢慢长到30岁,也许成了《三十岁》的主角;而这个主角口口声声叫着的姐姐,可能经历过《虫子》里的待产生活,也可能不幸遭遇《立冬》里的丧子人生,抑或活成《一天的轴》里的琪玉女士。作家本人也说,会好奇《圣诞特选》和《经过子午线》里的主人公后面怎么样了,回望她们时,有了《三十岁》,有了《对面》。我体会到了作家对小说人物的关怀,对人物命运走向的持续关注。而故事之外的我们似乎也在跟着人物们逐渐成长。
可以说,金爱烂的书是她在过往的人生中留下的美丽脚印,也是始终驻足等待那些会进入“金爱烂宇宙”之人的美丽脚印。我还深刻体会到她在故事之外,像是从故事中抽离一般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故事进行更悠远、更醇厚的巧思,这让她的故事更耐品,相信也会更禁得住时间。

此外,还在不同时期为作家安排不同面向的媒体进行邮件采访。如《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撰写的《书写普通人忍耐困境的英雄一面——对话韩国著名作家金爱烂》让作家和作品在中国学术界郑重亮相。再比如面向年轻人的《萌芽》杂志,他们先是选刊了《滔滔生活》中的篇目,接着又在2022年首刊上重磅刊登作家专访。

尤其惊喜的是,网易三三星球将《一天的轴》画成漫画,让作品除了文字生命之外,有了视觉生命。他们还为我们设计作品集的线下美陈,获得了新华书店和独立书店的欢迎。

薛舟老师在《容易忘记的名字》序里写,“金爱烂的小说就是她的思想。她的写作就是她的行动。许多年以后,她的作品会超越文学,成为新闻之外弥足珍贵的社会记录,供人们反思这段过往的岁月。”现在,这位有着“都市观察员”之称的作家开始不只是夏天、冬天被反复阅读或提及的作家,而是有了春天、秋天也适宜阅读的理由。在中国也变得如她在韩国本土一样,“爱烂”正在逐渐成为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彼此、找到同好。
感谢千千万万读者们,感谢朋友们——译者老师、作家朋友、媒体朋友、播客主播朋友、同事、小伙伴们……这样说的时候,我脑海里有非常多可爱的面孔,是你们每个人用真诚之心去安利给身边人,扩大和增多了作品泛起的涟漪,是你们让作家有了被广大的读者阅读到的可能性。
最后愿我们不断在作家的作品中相遇或重逢。世界似乎残酷,容不得柔情;可在她的书里,残酷也残酷,柔情却也柔情。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五封林徽因书信首次公开——纪念林徽因逝世70周年 (10人喜欢)
- 我们为何怀念聂华苓? (16人喜欢)
- 苏童:文学与青春,创伤与成长 (7人喜欢)
- 茅奖作品改编潮再现,碎片化娱乐时代,严肃文学再次“挺身而出” (10人喜欢)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年新书预告|好时光落笔处 (2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