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总结·旅行篇
虽然2024年已经过了一个月,但是拖延症晚期患者依然决定爬起来认真写一写过去一年的总结。在去年大部分时间里,生活状态都是有一些焦灼的。有对现状的不满,也有对未来巨大不确定的焦虑。为了缓解这样的情绪,一个高效的办法就是继续折腾。因此,第一篇总结就写给玩乐。
刚到1月就用首次新冠康复迎接了元旦,高烧咳嗽,基本上所有症状都来了一遍。不过一个人也能把自己照顾的不错。没有别人天天唠叨特别清静,有助于恢复。元旦第二天就去Livehouse看了Joyside,主唱非常有摇滚明星的风范,现场质量不错,氛围也好,台上请喝啤酒,给玫瑰花,各种整活,其实无非是所有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能有一些希望和快乐。一堆人在咳嗽,喘气,无论是台上的乐手还是台下的观众根本蹦不动,还有一个姑娘在我面前晕倒。但是整场都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快乐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一年不会容易,但是在新年的开始,总归要给自己一点念想。过年回家学习了滑雪,因为膝盖疼痛所以也没有给自己很高的期待,只学了一些基础技巧,但是也体会了滑雪的乐趣。因为新冠咳嗽了一个半月,过年回来之后决心要重塑生活,为了健康着想不能继续天天宅在家里。偶尔开个小差去公园晒晒太阳是个很好的选择。通过疫情我发现人虽然是社会性动物,但是跟自然的联结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身心健康。23年的春天来得早了一点,3月油菜花已经开了,于是在周末去文昌古道和新安江沿线徒步,轻松愉快。3月底公司在西双版纳开年会,于是利用接下来的清明节,计划了一下滇东南之行。按计划顺利在年会后续自由活动中跑路,假装自己去了机场,先后去了蒙自、个旧、石屏、建水,纯纯火车站之旅,走完了个碧屏铁路沿线,在建水体验了小火车,看到了西南联大曾经在云南的历史。新鲜枇杷吃了一年的量,米线和豆腐吃了个够,是非常舒适的旅行体验,过于舒适以至于已经放在我的养老旅居清单中。转眼到了五一,上半年密集的假期让人开心。挑选了半天,考虑到爆发式人潮,最终选择了福建三明作为目的地,并且久违地与海伦姐同行。这是我们相识很久后的一次正式同游。作为一个内向者,与有能量又很能打开自己的人一起同行非常轻松舒适,省掉了很多操心的部分,而且会很有安全感。大姐天然的社交能力也为我们的旅行添加了很多意外有趣的部分。由沙县、永安、泰宁、湄洲岛到莆田。有山有水有海有美食有文化历史又有令人愉快的旅伴,总体来说这次旅行非常令人满意。接下来本想在儿童节去张家界,无奈新冠二阳而放弃,损失了机票的退票费,不过还是养好身体比较重要。6月赶上了上海电影节,这是来上海后第一次认真选电影抢票看电影节,买了一些小众的电影,所幸电影总体品质还不错,稍微对得起不菲的价格。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东京出差,与global的同事social,最最重要的是时隔3年,终于可以顺便出国旅行了。最初的感受就是相隔那么久,仿佛什么都不会了,特别生疏。但是一旦进入状态又能感受到身在异国那种特别的自由感。二刷大阪环球影城还是非常快乐可惜马里奥新园区没有挤进去,从镰仓、箱根、日光到在东京的长野公园,赶上了紫藤花盛开的时节,各种角度远望富士山,还有德川家族曾经的大本营,在有限的时间里初探东京圈。回来当天又赶着晚上看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出,虽然特种兵但是非常满足。
23年的夏天没有前一年炎热,很少有40度的天气,让我感觉还可以在上海再工作几年,不然担心自己的命都要没了。一到9月初,秋天开始有了一点苗头,昼夜温差加大,于是决定重启张家界计划。我一直觉得初秋是爬山的好时间,不再炎热但还是可以轻装上阵,早晚都不会觉得冷,非常舒适。花了4天的时间算是把张家界仔细玩了一下。没有了成群结队的游客,张家界青旅非常好住,空气非常清新,很少掉头发,张家界意外地也可以成为将来旅居的候选地。转眼到了十一,先飞到锦州吃了著名的锦州烧烤,熟悉的东北小城氛围一下子包围住了我。同好久没有同游的旅伴集合,接下来去了义县看辽代古建和石窟,虽然保护的比较粗糙,但是也能看出来曾经非常精美。因为今年秋天很长,冷的很慢,所以本溪枫叶在十一红的非常有限,下次如果有充足的时间过了十一再看会更好。可能因为纬度相近,所以植被也有相似之处,朋友们都说在本溪看枫叶有点在日本看枫叶那个味道。回家之后舅舅听说我大老远去本溪看枫叶嘲笑了我,顺便开车载我去家附近的公园看枫叶,人少景美,顿时觉得亏了。十月末久违地坐了绿皮软卧利用周末约了南京的朋友去徐州特种兵一下。妹子热衷于小红书美食打卡,所有热门饭店理所当然的人山人海,大部分都没吃成,最后都是随机在附近找吃的,其实味道都还可以,本来也没必要跟风,但是转一圈看看人多的盛况也挺有趣。徐州的口味偏北方,重油重盐。民风有些彪悍,想起了某位大学同学。11月秋天还没有走,临时起意去滁州爬山看醉翁亭,小红书临时约了搭子,算是一个新尝试。旅程很短,没有踩雷。12月进入了深秋,在崇明的公园漫步,最精彩之处竟然是好吃的农家饭。因为9月DIY澳洲签证成功,所以计划了圣诞节加元旦到澳大利亚过夏天。算是迈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步。会英文让旅途顺畅,但是同样也能深刻体会到文化差异。从悉尼到墨尔本,有city walk,也有海边徒步,看了悉尼歌剧院的演出,参观了各种博物馆,见到了各种可爱的神奇动物,还有大洋路看自然风光,在看企鹅归巢回市区的路上,看到了跨年的烟花,体验到了一些自由和放松的氛围,但也感受到了好山好水好无聊。而且作为差异明显的异族人,需要担心的事情也很多。我想象了一下在这里长期的工作生活,甚至余生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可能短期旅居更好一些。出国了才能更深刻认识到自己从哪里来,有个中国胃这个现实也是一个重要的阻碍。
虽然没有具体计算但是毫无疑问放开之后的各项出游花费跨越式增长。但某种程度上来说,旅行也变成了支撑我继续打工的最大动力。尤其在今年遭遇职业倦怠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探索世界的梦想,还是要再坚持一下。也不必说旅行有多大意义,能让人快乐这一点就已经非常值得了。毕竟,让成年人快乐的事情真的不太多,如果真的能用钱换快乐,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我也察觉到随着旅行经历越来越丰富,快乐的易得性确实在降低。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在不同的旅行方式和目的地中我想要达成的不同目的。这其实也是更进一步探索内心欲望的过程。明确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容易理解现在得到的东西,而这也是一个正向循环。经过这些平衡,我依然可以给去年打出不低的分数,可能这就是最大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