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奥兰多》《一间自己的房间》(维吉尼亚-伍尔夫)
# 家族的第一位勋爵,似乎欲以此墓室来证明:一切浮华都建造于腐朽之上,活生生的肉体之下埋葬着残骸遗骨;载歌载舞的人们终将归于黄土;姹紫嫣红终将化为尘埃;戒指上的红宝石会丢失(奥兰多附身用烛火照亮地面,捡起一枚戒指,上面镶嵌的宝石已经滚落到墙角),曾经闪亮的双眼也会褪尽光泽。
# 观念上的争端足以引发流血和革命。一些小小的争端会令整个城镇遭到洗劫,成千上万的殉道者宁赴火刑,也不愿在不同观点的争辩中退让半步。人们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说服别人信奉自己的理念。最令人伤心、令人义愤填膺的,莫过于感到自己所崇尚的信念被别人贬损……每个人所追求的都无非是心灵的平静和他人的顺服,而不是真理的胜利和道德的升华。
# 头发,面饼屑,烟叶,我们就是由这些七零八碎的俗物混合而成的。
# 显然,这个世界也不会对它不需要的东西给与报酬。所以,诸如济慈、福楼拜、卡莱尔的那些作家无一不受苦,尤其是在创作力最旺盛的年轻时代,他们要经受各式各样的干扰与挫败……“伟大的诗人死于悲惨”---他们的咏叹往往承载着这样的主题。
# 没有那些先驱,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和乔治-艾略特就不会写出她们的作品,正如莎士比亚不能没有马洛,马洛不能没有乔叟,而乔叟也不能没有那些已被遗忘了的诗人,是他们雅驯了自然语言中的粗鄙之处,为后人铺平了道路。所有的杰作,都不是孤立地横空出世的,而是经年累月共同思考的结果,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单一的作品发声,但响彻其后的是众人经验的共鸣。
# 煽动一种性别的人去反对另一种性别的人,抬高一种素质去抵制另一种素质,这种自命不凡、贬低他人的行为都好比是人类社会小学阶段的幼稚行为。
# 我希望你们能用写书或别的方法给自己挣到足够多的钱,去四处旅行,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钓线深深地沉到溪流中去。
# 我会时常梦想,末日审判来临时,伟大的征服者们、大律师们和政治家们都领受了奖赏---王冠、桂冠、刻在大理石上的永不磨灭的姓名,这时候,上帝看到我们胳膊下夹着书走过来,就转向彼得,不无嫉妒地说:“看,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没什么可以给他们的。他们曾热爱读书。”
-
从风飘零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04 11: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