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认知——2024020101
如今不少餐饮店为维持流量热度,通常明着以赠送小吃或饮料等方式,换取食客的网上好评打分、收藏打卡。在这背后,更有一条隐蔽的产业链,花钱就可以在数月内造出高分高星餐厅。如今,随着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发展,去哪儿吃饭,选哪家餐厅都可以在手机软件上看评分、搜“攻略”。分数和星级越高,往往意味着门店的品质、人气和服务越好。也因此,不少餐饮门店在入驻了线上点评类软件和外卖平台后,越来越重视门店在线上的分数与星级。线下门店推出一些保持热度和好评的活动之外,市场上还有一条专门“运营”高分高星级餐饮门店的产业链。这些产业链的主力军,是“代运营”公司。如今相比高星级,高分门店可操作的空间更大。多次辗转后,记者对接上一位从事刷评产业的人员。据其介绍,如果要刷好评,点评类软件很严格,几乎不可能。但团购外卖平台上,餐饮门店的评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刷出。一般情况下,要提高分数或者星级,最好是通过团购餐、抵现代金券等方式。如果是新店,团购餐几十条评论,就可以升到5.0星级。但在个别平台上,可以用“技术”直接写好评,不用用户去到线下门店消费评价。目前外卖团购平台的监控机制,相对没有点评类软件严密。所谓“技术手段”,是如何操作的呢?前述宣称两个月可“造”出5分门店的卖家说,他并不提供刷好评服务,但大概知晓一些与其合作的工作室是如何操作的。他们有自己的账号。全是拿新手机号在一些平台上先注册用户账号,然后模拟写好评。这些好评,是通过手机和电脑连接后,通过技术驱动账号的IP地址,去所需要刷好评的店家电子地图附近“溜达”一圈儿,改轨迹,模拟真人用户去线下实地消费评价。这种操作方式下,一个账号就写一回评价,就“撇”(作废)了。如今,线下门店的诱导性打分、打高分,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是基于用户到店消费后或者消费前产生的评价,基本上算是真实的。如果体验确实很差,消费者后续也可以撤回评论或追加打差评。但靠“水军”刷分刷好评的方式,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需要严肃打击处置。如果一些门店的探店或“种草”笔记根本就没有实地去过,或涉嫌虚假宣传,也需要按照《广告法》相关规定查处。——https://news.youth.cn/sh/202401/t20240131_15055004.htm
二手平台上,待价而沽的不仅仅是真伪难辨的药物,同时还包括故弄玄虚的故事。以“秘方”“祖传方”“秘药”等关键词在多个二手交易平台进行检索,找到不少卖家自称所售药品是“祖传秘方”——家中是中医世家,但拿不出任何行医凭证,所售药品也无任何官方资质。那些“三无”药品,不仅不能保证质量,甚至不能保证药品的品名和内容物一致,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无论平台上叫卖的是真药还是假药,个人在二手平台卖药的行为,本身就踩在了法律的红线上。实际上,多个二手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中,都将药品列入禁售/限售商品名单,也有不少卖家因售卖药品而被平台处罚。尽管如此,仍有大量药品交易混迹于二手交易平台上。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不少违规卖家以各类暗语招揽生意,并以此来逃避平台监管;另一方面则在于,平台对某些明显违规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惩戒。近年来,“互联网+医药销售”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违法违规的网络卖药行为,也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消除二手平台上的违规卖药行为,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控力度,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而且需要网络平台优化算法机制,主动参与针对各种黑灰产业的社会治理。除此外,消费者也需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如果拿不出合法的手续和资质,“神药”的故事越离奇,其中的“含骗量”就越高。事关切身安全与利益,买药需谨慎,合法是关键。——http://views.ce.cn/view/ent/202402/01/t20240201_38889036.shtml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AI能力在智能手机领域早已得到广泛应用,各家厂商的水平差距其实并没有拉开。我们今天手机拍照的水平相较过去都有很大提高,相机有多种模式,还提供美颜功能,甚至在暗光下也可以拍得很清楚。很多这些能力,其实不是因为相机的更新迭代,而是因为手机算法的进步,是大模型智能计算的结果。要让手机有稳定且良好的信号,需要提升滤波的能力,让射频更加强大,同时还要运用智能网络监测和管理能力保证网络畅通,这些也都可以通过AI的能力在监测、管理上达到更好的效果。现在手机信号好、待机时间长、拍照越来越漂亮,都是AI能力提升的结果。至于接入了端侧大模型和云端大模型是不是能很快带来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呢?我觉得可能没那么容易。目前基于大模型提供的能力主要还是人机交流,事实上从目前多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来看,人机交流虽然“好玩”,有时也会给我们惊喜,但它要真正变成工作或是生活的一部分,还需要观察。AI最终要被市场接受,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配置,最核心的还是服务能力,这种服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是接入某个大模型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在系统、感应器、软件、计算能力上形成综合能力,还需要对应用进行细致的分析,达到良好效果。比如要把视频拍得更好,光接入一个大模型是不够的;再比如我们买了飞机票,要想把出发、登机、飞机正点、是否可以去休息室休息等情况实时提醒乘机人,也需要把多个应用在底层打通,再把AI的能力引进来。今天AI智能手机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要有,更重要是要好。很多功能有了,但是并不好用,用户可能用一段就失去了兴趣,没实现持续发展。——http://views.ce.cn/view/ent/202402/01/t20240201_38889060.shtml
近年来,国家有关方面持续整治各类“黑竞赛”,尽管如此,一些竞赛主办方并未收手,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各类“黑竞赛”变换名目和形式,打着“研学旅行”等幌子,将学生集体“打包”送到保密考点,考完后再拉回来。这让相关政策大打折扣,也加剧了学生及家长的焦虑心理。“黑竞赛”何以屡禁不绝?长期以来,竞赛获奖证书被家长们视作小升初“上岸”、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筹码,因而热度不减。奥数竞赛的“含金量”被很多学校所看重,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严禁把奥数成绩与升学、分班挂钩,但现实中依然藕断丝连,奥数常常上演“换马甲”的游戏。按照家长们流传的说法,“如果有大师赛这个奖,就可以‘横着走’。”整治“黑竞赛”,关键是彻底斩断其与升学之间的关联。只要各类竞赛对学生和家长还“有用”,培训机构自然会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比如有报道显示,从期末考试之后到杯赛考试之前的时间,很多机构为奥数比赛开设的冲刺班、突击班都是爆满的。提升整治效果,需要有关部门主动作为。一方面,要对“小升初”等的招生环节加强监督,指导学校落实招生政策;另一方面,要依法查处顶风作案的培训机构,以儆效尤。日前,教育部、公安部已明确表态,“大师赛(DSS)”“希望杯(XWB)”“华杯赛(HBS)”等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希望这能够有效遏制相关乱象。客观而言,奥数并不是适合大多数孩子的学习内容,除了有关方面的规范整治外,家长也应回归理性,根据孩子的兴趣情况慎重考虑,少一些盲目跟风和无效内卷,更别拔苗助长适得其反。——http://views.ce.cn/view/ent/202402/01/t20240201_38888864.shtml
监管端口明显前移,释放出进一步压严压实投行责任的信号。压实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坚持“申报即担责”,对“带病闯关”的,严肃核查、严厉惩治。从一系列监管案例可以看出,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对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强化监管震慑的同时,倒逼其归位尽责。特别是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更趋完善,保荐机构行业生态逐步从“数量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中介机构在发挥好“引路人”职责的同时,更应充分发挥好自身监督职责。一份份监管措施向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敲响警钟: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荐业务执业规范和业务规则等规定,增强合规诚信意识,摒弃“闯关”心理和“占位”习惯,认真履行保荐代表人职责,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提高执业质量;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要加强上市辅导、尽职调查、核查把关等工作,提高价值发现能力。更进一步看,监管端口前移,压严压实投行责任,是把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落实到位的体现,是打造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的必然要求。就像上述提到的案件中,交易所将监管端口大幅前移,坚决落实“申报即担责”,用发行上市监管尖锐的“牙”与“刺”,让一些心存侥幸、恶意闯关的市场主体付出沉重代价,最终实现从“不能违”到“不想违”“不敢违”的治理目标,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投资安全感。——http://views.ce.cn/view/ent/202402/01/t20240201_38888856.shtml
未成年人处于叛逆期,辨识能力较弱,又喜欢追新求异,好奇心强。在同辈引诱、互联网不良信息误导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不小心就会误入“火坑”。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一旦染上药瘾,又没有足够的毅力戒除,往往越陷越深、难以自拔。除了个人因素,药品销售领域的某些乱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去,右美沙芬属于家庭常备的非处方药,使用范围较广。药物成瘾问题难以治理,与处罚力度和危害程度不成正比也有一定的关系。右美沙芬等药物虽然可导致成瘾,但目前尚不属于我国列管的麻精药品范畴,列入处方药管理的时间也不长。对于那些随意销售右美沙芬的药店,只能按照违反处方药管理规定加以处罚,处罚金额或许远不及非法所得,很难产生足够的震慑力。除了右美沙芬之外,“笑气”、复方甘草片、止咳药水等具有一定成瘾性的药物也面临类似处境,因此有必要为其制定更恰当的管理规则。处方药销售乱象,尤其是向未成年人销售成瘾性处方药的情况,应该是整治的重点。在互联网诊疗和电商日益普遍的当前,网售药品销售乱象的危害将越来越大,监管漏洞要封死堵牢。互联网平台对于线上药店的监管有待加强,针对网上存在的成瘾性药物“黑市”和交流平台,更需强化技术监管,及时发现与成瘾性药物有关的各种“暗语”“黑话”,避免其在暗中扩散。应对未成年人药物成瘾,医疗系统的切入点有很多。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多开设成瘾门诊和成瘾病房,收治更多药物成瘾患者。医疗机构既要重视药物戒断,也要注重心理疏导,通过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干预,帮助更多成瘾者走出困境。事前预防比事后干预重要,要强化医教融合,做好前端防范,让未成年人一开始就自觉远离成瘾性药物。未成年人药物成瘾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的教育与引导、家长的沟通与督促等,均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成年人存在逆反心理,沟通与引导要特别讲究方法,少些简单说教,多些陪伴和情感交流,跟未成年人做朋友,更容易赢得孩子们的理解与配合。老师和家长还应该多学习一些心理和药物知识,以便能尽早发现未成年人异常表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于缺乏陪伴的未成年人,可通过多种渠道补齐亲情缺失短板,避免未成年人通过药物排遣孤独和寻找依托。——http://views.ce.cn/view/ent/202401/31/t20240131_388881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