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综的黄昏:秀综遇冷,谁的过错?

前几天,腾讯视频WeTV(国际版)官宣#创造营亚洲#学员集结,节目将于2月3日播出。播出平台转战海外,国内观众较难看到,因此这一次的《创造营》好像不似过去一样,从官宣阶段就引起全网沸腾热议,人们对秀综的关注似乎真的因为它的短暂缺席而变淡了。

不独《创造营》没能引起广泛讨论,去年TVB、灿星文化、星空卫视、优酷国际版合制的《亚洲超星团》开播,讨论度呈逐集下滑趋势,不少人只看了个开头就“跑路”。
虽说“总有人年轻,总有人爱秀综”,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一综艺品类已经走到了瓶颈期。而且不止是国内秀综遇冷,就连最擅长依靠秀综炮制超人气偶像团体的韩国,也在受困于此。

模式失灵,秀综失宠
国内秀综的关注度下滑,与播出平台转移到海外有直接关系。
过去,粉丝可以通过线下探班、蹲录制发report等方式,保证节目在播期间一直有讨论度和关注点。但现在,录制与播出都在海外进行,跨国追线下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便利。
去年的《亚洲超星团》从导师配置来看,不可谓不豪华:韩国老牌偶像rain、在韩国以“宇宙少女”身份出道,后回国发展的程潇、《偶像练习生》第六名出道的朱正廷、草蜢组合成员苏志威、香港嘻哈组合成员农夫还有老牌艺人曾志伟做MC,可以说大陆、港澳和海外的观众偏好都被照顾到了。

再看节目各个环节,也没有被“魔改”——初舞台评级、分组公演、投票决定去留、排名后再分组准备公演,全是按照“101模式”按部就班来的。但除了去年夏天学员名单公布时,引起过一阵讨论和关注外,节目播出后很快就没了声量。
造成这种“一波流”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如前文说话说与《亚洲超星团》在海外录制播出,国内观众的参与感不强,也很难像过去一样,说走就走,到录制地去探班拍物料,导致节目在播期间的观众黏性不足;另一方面,“101模式”不再像过去那样,能靠着公演+投票的方式,引发观众情绪波动,甚至成为某种社会现象被广泛关注。

而海外秀综的失宠,是从“全民pick”模式不再奏效开始的。
“101模式”的大本营韩国,《PRODUCE404》因做票被叫停后,MNET电视台另起炉灶做了新的系列秀综《Girls Planet 999》。节目第一季是女生版,来自中国四川的女孩沈小婷卡位进入出道组,成为组合Kep1er的一员。
去年节目第二季男生版播出,第一期收视率仅0.379%,而《PRODUCE404》当年的首播收视是1.4%。这其中的巨大差距,与做票行为影响了品牌含金量有一定关系,但也与观众兴趣流失有关。
随着节目的播出,《BOYS PLANET》的收视率小幅爬升,直到第11期才破1,最终出道夜收视率停在了1.2%,而选出的男团在韩国偶像市场上也没能复刻:I.O.I、WANNA·ONE这类选秀团的辉煌成绩。

但就算是《PLANET》系列,也已经算是韩国秀综中表现还不错的了。2021年与《Girls Planet 999》同年播出的《放学后心动》,以不同年龄层练习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低龄练习生作为看点,在播期间收视始终平平讨论度也有限,最终决出的7人团CLASS:y,也是投入市场很快就没了声量。
日本购买了“101模式”后,制作过两季男版秀综,去年则推出了女生版。单从口碑来看,日版是去年中日韩三国秀综中评价最好的一档节目,但也有观众提出“虽然节目没有恶剪,但整体平淡显得有点无聊”,这档节目的出道团影响力局限于观众群体,属于圈地自萌。

当“全民pick”模式难以调动观众热情,PD和娱乐公司将注意力转移到“社内选秀节目”,也就是节目的参赛者不再是来自各个公司的练习生们,而是记录某一家公司是如何通过内部竞争,选出出道团的。YG公司的WINNER和iKON、JYP的2AM和2PM都是以社内选秀方式选出的。
去年冷眼曾写过的“女团养猪综艺”,就是社内选秀的变体。杜华以“养猪”为噱头,通过内部淘汰的方式,试图为NAME女团赚一波关注度,可惜的是,因为“养猪”而来的关注,确实只是一波流,NAME女团仍旧没能摆脱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

韩国的社内选秀存在时间较长,也更正规,去年关注度较高的社内选秀,分别是YG的《Last Evaluation》和HYBE的《RUNEXT》。
前者选出的BABYMONSTER,在出道曲公布后泯然众团;后者在播期间陷入内定疑云,观众指出一切都是走过场,出道人选早已确定,这导致节目含金量被削弱,出道团I'LL-IT直接被淹没在去年韩国的百团大战中。

观众为何不爱秀综了
全民模式和社内选秀双双失宠,说一句“秀综的黄昏”来了,并不算夸大其词。那么,为什么曾经所向披靡的秀综,现在却失灵了呢?
总有人把秀综吸引力下滑归咎于“内娱没有舞台”,练习生们“出道即结束”,明明以偶像身份出道,却跑去拍剧维持人气,给人割裂感,所以观众对秀综的兴趣才会越来越低。但从韩国秀综的遭遇不难发现,无论有没有舞台,人们对选秀的兴趣都在下滑。所以,有没有舞台不是结症所在,是秀综本身出现了问题。

“101模式”看似能够最大程度调动观众的兴趣,实则对整个偶像产业来说,是竭泽而渔。
在国内秀综最火热的那几年,“回锅肉太多”“选无可选”的说法就喧嚣尘上,内娱偶像产业起步本来就晚,百人大选秀的方式很快就会把最顶尖、最具备星味儿的选手挑光,这意味着秀综办得越勤,内容精彩度下滑得越厉害。
韩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BOYS PLANET》在播期间,观众调侃“这秀是非选不可吗”,质疑选手水平不如过去。而日版之所以能够获得好口碑,也与日本市场的秀综不多,还没到挖空练习生资源的情况有关。

除了把人才消耗殆尽外,精彩的赛制设置也是隐形的导火索。
观众为什么会被秀综吸引,因为排名机制带来的强竞争环境,让观众的心情总是像坐过山车忽上忽下。为了保证自己喜欢的选手顺利出道,不仅投票,还要采用“合纵连横”战术,比如与人气更低的选手抱团、或者找高人气选手行为不妥之处,削弱人气。
强竞争赛制带来一种“每个人都是竞争者”的不安全感,激发选手潜力,为了不淘汰每一次都要全力以赴。然而节目完播后,出道团开始贩卖同甘共苦的“团魂”人设,这无疑也给人一种割裂感。

同时限定活动几年就解散的做法,又让运营公司与原生经纪公司各怀心思,大家很难做到劲往一处使。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出道团都很难逃过“出道即巅峰”的命运。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众审美也发生了变化。
秀综的传播链条是这样的,核心受众是秀粉,他们是第一波发声的人群,而后大众接收到信息并讨论,节目完成从秀粉到大众的出圈。

但现在秀粉的审美和大众的审美不再一致,“白幼瘦”不能打动大众了,相反体能综艺的大行其道,说明大众的审美变得越发多元。那些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好看”定义的身材或样貌,反而会引起广泛讨论的热情,比如国内体能综艺的“斧子哥”、“爬楼哥”等。
上述情况也说明,秀综又到了该变化的时候。
当初“101模式”能够在韩国爆火,甚至一度改变了偶像市场的格局。一方面与三大娱乐公司没有推出新的偶像团体,出现真空期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节目模式,踩中了观众想看唱跳双绝颜值高的偶像团体的需求。

但如今“唱跳双绝”已经不再是立足市场的最优解,相反“好概念”有时候可能比“有实力”更重要。因为唱跳是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提升的,而概念则是更具备独特性和唯一性的,像New Jeans的横扫榜单,就是得益于独特概念。
同时,代际口味偏好也出现了明显区别。80后及90后,也就是经历过初代和二代偶像团时代的受众,会更喜欢唱跳实力强的偶像;而00后与10后,则更吃概念。

总结来看,秀综的遇冷,是综艺市场周期规律作用的结果。市场当然需要秀综,只是需要的是新模式和新内容。创作者是有成功路径依赖的 ,特别是当下的综艺市场,更让大家倾向于打“安全牌”,这或许也是秀综一直遵循旧模式,只在细节做微创新的原因。
但冷眼始终相信,黄昏总会过去,明天终将到来,期待秀综“大变样”的那一天。当然创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藏在每一次小的改变之中,冷眼也会持续关注2月3日《创造营亚洲》的播出,看看它能给市场带来什么样新的洞察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