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2023 | 由马拉松和博物馆构成的城市记忆
序章
坐在苏州地铁四号线,我开始提笔记录我的2023年。巧的是,2022年最后一天我也是在苏州度过。

在上海已工作一年有余,由于确实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啥热情,所以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我就想出去去找寻真正的自己。所以解锁不同城市的记忆成了我的一大乐趣,而凭借着上海绝佳的地理位置,我也能便捷地去到全国各地。
1: 新生
2023的跨年是和朋友一起在外滩度过的。那时新冠刚刚放开,大家都急不可耐地涌入人流。所以尽管那时外滩并没有任何跨年仪式,大家还是自发聚在一起倒数迎接2023的到来。或许经历过长久的疫情封控,2024年有了更深的新生意义。

在上海的第一个冬天就遇上了雪。虽然大学七年都在北京的我对雪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江南的雪又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为了不辜负这难得的江南雪,我特地赶到上海少有的园林——古猗园,去感受雪与古建筑的交融。
2023年的春节在一月底,比往年要更早。在回家之前,我骑行去打卡了上海的名人故居。那时刚刚入手了一辆山地车,所以常常会外出骑行。

2: 念家
笔锋一转就回家了。每次回家爸妈都会为远归的我准备丰盛的饭菜,所以在外的我永远馋这一口家里的饮食。

今年我特地把年假留到年后,为的是赶上初九初十家里的元宵。虽然元宵年年都一样,但今年轮到爸爸做福首,所以意义更特别些。

今年我还特地去体验了一把抬粽轿。粽轿里供奉的是各路神明,在元宵那天,锣鼓在前开路,我们未婚男青年抬着粽轿游街,然后按事先决定的顺序逐一到各宗祠。一般开始时间是晚上八点左右,等游到最后一家宗祠差不多就天明了。
在每家宗祠的闹元宵流程基本一致,除了每天的第一家和最后一家的锣鼓仪式会隆重些,之后的念族谱、请神明、烧贡银、拜祖先是一样的。

春节期间我还顺便去了趟泉州。泉州确实是一个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地方,随处可见的寺庙以及大街小巷的美食,既是当地人对现下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往生世界的美好祈愿。

工作之后在家的时间总是少的,所以在外的每时每刻总是念家的。
3: 寻春
2月去宣城感受李白和汪伦的深情厚谊。安徽的旅游资源是挺丰富的,不过交通也是真的不方便。我记得查济古镇离桃花潭景区不远,但我就是打不到车,只能作罢。不过幸运的是看到了水墨江南。


3月早春的讯息在杭州孤山的梅花,灵隐寺总是那么熙攘,而净慈寺能守一方清净。

既赴杭州的春天,苏州的春天也不能辜负。这一次我一天逛了六个园林。拙政园的海棠、狮子林的樱花、藕园的玉兰、沧浪亭的山茶,还有网师园和留园。突然好羡慕苏州人,因为他们能购买园林卡一年内随时随地进各大园林,毕竟拙政园的门票也不便宜。


无锡马拉松是疫情后我的第一个马拉松,从而2023作为我的马拉松元年开始热烈奔跑。这次虽然只是跑了半马,但绝佳风景应该都集中在前半程。

这个春天樱花浓度有点大,紧接着一个周末我就去南京看了鸡鸣寺的樱花和南林的樱花。上海的樱花也不能错过,地铁虹口足球场站、东昌路站、汶水路站还有龙美术馆都是绝佳拍摄地。





4: 入夏
五一假期去南昌参加了强哥的婚礼,这算是第一次比较正式地参加同学的婚礼,从接亲到婚宴全程参与。


六月到烟台参加了一次特殊的马拉松——烟台星空马拉松,下午五点起跑,在金沙滩景区。




夏天到了,由于天气太热外出减少,大多数时间只在上海市内转。期间公司团建去了千岛湖,不过赶上台风天,基本都是室内活动。



5: 文博与跑步
从九月的南京博物院,我开始入坑文博,尤其钟情中国古代史。同时借助购入的佳能相机,我开始凝望博物馆文物。

国庆期间和爸妈去河南给外婆过九十大寿,顺便逛了下洛阳开封,还特地去了趟河南博物院。





下半年马拉松赛季开启,我参加了人生第一个全马比赛——大连马拉松,成功五小时内完赛。一直到12月的福州马拉松,我最好全马成绩4小时9分。




贯穿下半年的,除了跑马拉松,还有就是泡博物馆。闵行博物馆“万历那年”展出十二龙九凤冠,以及世博会博物馆“璀璨万象”展出的嵌宝石钟琴,让我见识到东西方泼天的富贵;六朝博物馆“永恒的绚美”和吴文化博物馆“艺术的帝国”分别展出希腊和罗马两个接续文明的艺术。




整个下半年要说最值得看的就是南京博物院为庆祝建院九十周年推出的“玉润中华”特展,借来了多家文博机构的镇馆之宝。

2023年最后一天在岳阳旅游,以岳阳博物馆结束这小半年的文博之旅。


尾声
2023上半年我在不同城市穿行,更多的是去解锁不同地方的特色美景,略显发散;而下半年由于密集的马拉松赛以及文博的入坑,所做的事则会更聚焦些,我也慢慢明确自己的爱好所在。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在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之余,我将继续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上“花心思”。
附录
城市记忆

马拉松

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