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5。摘录《赵无极自传》
刚才停电了一分钟,世界黑暗而静默,我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也看见了周围物体各色各样的黑,那一种突如其来的静谧,让人心头一阵清凉。
“当你模仿的时候,是不会了解自己的,不懂得如何发觉和表现自己的不同。“
”画画时候,我感到需要被被保护,隔离于外部世界,无论它是什么样子。“
”在西方,绘画的起点是素描,往往画实物,在中国,则是书法,书写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所以,当我开始画画时,我已掌握了运笔的技巧并运用自如,在这自如之中,我逐渐感到一种危险,即陷入圆熟和重复的危险。“
”在中国传统中,诗与画密不可分,画的空白处往往都题诗句。我从小学写字时就读诗,我觉得诗与画的表达方式本质相通,都传达生命之气,画笔在画布上的运动时这样,手在纸上写字的运动也是这样,两者都是表现而不是再现宇宙所隐含的深意。“
”在诗中,我最喜欢的是是那种可以出入于句子之间的自由感,每个字都在统一的整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在这整体中,每个人都能随意地漫游、停留、呼吸,而那碰到句号时美妙的寂静一刻,就像绘画中的一点留白。”
“渐渐低,符号变成了形体,背景变成了空间。在不断的修改、毁弃和重新开始之中,我内心的某种东西好像显现出来,我的画中开始有了运动,形体浮现出来,我开始敢选一些过去害怕用的颜色。”
“这事我绘画的一个中介,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阶段的开始,我要画看不见的东西,生命之气,风、运动、生命之形、色的显现和融合。”
” 但奇怪的是,这场感情生活的波折并没有妨碍我作面。我渐渐明白,我的画反映着我的经历。面对完成的作品,我会惊讶地发现,它们表现了我的怒气、平静、激动,和激动之后的再次平静。我的画变得情感化,因为我毫不掩饰我的感情和心绪。我不再需要寻找其他题材,也不再非要选择某种颜色。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我的怒气的,不是这种或那种颜色,而是颜色之间的关系,是它们相互混合、对立、分裂和亲近的方式。我不再偏爱某种颜色,它们同样重要,它们的品质取决于我如何组织它们。
我意识到无需像以前那样,在画面空间安置物象和符号;符号与颜色之间不再有界限,我还从不同色调的结合中,意识到空间深度的问题。
于是我无需再去创造那些符号,它们既是理解绘画的指示,也是限制、我的灵感来自我的内心世界,随者我的喜怒哀乐、通过各种各样的颜色表达出来,我决计不再为画定题目。从1958年起,我只在画的背面注明完成的日期。
也是在这一年,我画了一幅被我直接命名为《绘画》的作品,表现了我遇见第二位妻子美琴、找到爱情时内心强烈焕发的感情。
当然,我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但一经认识到颜色的生命力,我便想到如何表现运动感的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绘画问题,我绘画的主题,就是表达我内在的自由,摆脱程式。除了这个内心的需求,别无他顾。在这一点上,我无需接受任何人的指导。
我可以坦然地承认,我的画是浪漫的,它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而最大的快乐,是作画本身。
研究美术史或在博物馆工作的友人们认为,从1954年开始,我成为所谓的“抽象画家”。我并未刻意如此,把我的绘画从现实的影响下抽象出来,是一种需要。“
“而这里的一切都促使我创作,画室如封闭的盒子,正合我的意思,光线只从北面照来,有点灰,但稳定,使我可以看清每种颜色的强度,不致让阳光扭曲了色彩的微妙变化。我在这里平静地作画,甚至可以避而不见来看我的朋友。尽管这里冬冷夏热,但又何妨!重要的是我在这里隐居,受到保护!这十年,从许多方面来说都是兴旺发达的,然而也是充满痛苦的,但是只要走进画室,我便可找到自我的平衡,与世界,甚至与最亲近的人隔开。”
“唯有绘画和浸透其中的感情,激情会消失,留下的只有绘画本身和激情的痕迹。”
“从这些年开始,我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作画,因为我不再有技术方面的顾虑,我只管随兴而画。大面面使我必须与空间斗争,我必须填充画面,给它生命,而且把自我投入其中。我试图表现运动,或迂回舒缓,或风驰电掣,我要通过对比或某种颜色的多重振颤使画面活跃起来,要找到一个发光的中心。我大笔挥洒,有时用刮刀将颜料压进画布。在缤纷的色彩和错综的笔触间,我感到从容自在。我这时还没有发现画“虚空”的困难,强力和热闹对我的吸引还远远超过静默。”
“我觉得虚实的概念最为重要,它使我苦苦探求,“虚”是最难创造的。当你用笔接触中国宣纸的时候,空间就已被造就了,这与油画不同。我一向推崇诗词和绘画中的虚静,中国传统诗歌就注重静默。如果尊重绘画或诗歌中的虚静,它们会更加生动。”
“我觉得虚静和空间通常是等值的。在绘画中,空间和光线永远是追求的所在,但人们永远不能确信找到它们,我想诗词里的静默亦然。”
“表现一切,又什么也不表现,画得很节约,甚至精打细算。这是我从马蒂斯的画作《窗》中所学到的,我最近以一幅油画向他致敬,试着将天地合一,他画中提示的那个开口启发了我,真让我有想要进去的感觉。这是单纯凭借色彩走向无限的途径。“您想画画?那就先割掉您的舌头,因为从此您只能用画笔来表达。”马蒂斯在《艺术论》(Ecrits et propossur Yart)中的这段话,深得我心,因为画家谈论自己,很快就成了啰嗦。”
-
石夫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6 07: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