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上头,深夜emo,啤酒穿肠过,内心戏堪比奥斯卡,想找个地方钻进去,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让他去,该干嘛干嘛即可。
我承认,每个感情强烈,丰富的人,需要比那些普普通通,“顺顺利利”走过前半生的人,“经历”更多---同样的时间跨度,差不多的人生轨迹,有的人想的比做的多,有的人压根不想,只做---前者总被视为“矫情”“不成熟”“无聊”,后者却被视为“有决断力”“冷静”“经验老到”---这真的不公平,因为“想得多”不是一个可以想不这样就可以不这样的,而且它其实有好处,比如促进人思考更多,反省更多,用更深刻的方式体验生活。当然,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情绪稳定,拼命做事,成就斐然,而非被自己情绪“窒息”,或者感受太多,以至于止步不前。这种期待也没有问题,只不过情绪的产生是不受人主观意愿控制的,总有些时刻,人需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情绪的冲击。通常的方式是“调整”情绪,符合情境,然而就我本人的经验,一个人在情绪上头的时候,很难想起自己从畅销书,公众号看到的“十个调节技巧”“心理学告诉你怎么情绪稳定”,其实更有效的方式,是什么都不做。因为不管你做什么,情绪就如同一阵风,刮过之后就不在了,就如那句歌词:有些情绪/一旦错过就不再。
所有的情绪和认知都是某个时空某个人的特定产物。比如,你在咖啡店和朋友说你很抑郁,这个抑郁情绪以及随之产生的我不想活了的认知,其实只存在于那个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刻,以及那个咖啡店构建的那个“小格子”,并不存在之后的无数天和无数地点构成的无数个“格子”里,甚至当你说完这话之后,你的朋友说了一个笑话,你突然笑了,这个情绪就刹那间“消失”了。不信你可以试着回忆你自己的经历,那些曾经让你有情绪的事情,你是否还可以体会到那时你体会到的所有一切?就算有类似情绪再产生,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浓度和完全一致的体会了。一切曾经流过你的感受,都会过去。或者当你坐在外边,回忆起发生在另一个地点的事情,你还会那么激动吗?就算你回到原地,想起曾经的事情,那也绝对不可能复刻那时你感受到的一切,或者说,由于人变了,时间变了,事情就改变了。玄学来说,任何地点和时间以及个体,都会创造一种“气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一切都会改变。再比如,当你面对一场对你前途影响深远的演讲,表演前,你可能觉得事关重大,气息不稳,紧张至死;然而当你事后回忆起的时候,你觉得还是事关重大吗?你没有得到那个岗位,你忘词了,你被客户晾在一边,但你现在过得很不错;你得到了掌声,得到了褒奖,然而你已经不记得当时究竟说了什么,过了2小时,你自己也不想谈这件事了;也可能你演的是个配角,当成片发行,连你自己都觉得,你所念的几句“台词”,几个动作和神情,对于剧情的影响,对于整个票房和影片质量的影响,微乎其微。只不过,那个时候,你眼里只有“这件事事关重大,不可以出错”的这个念头,而很难用“局外人”“事后人”眼光去评估整件事。所以,给自己一点点时间,真的只是一点点,做点别的什么事情,让它变成“阅历”,变成“已经过去的事情”,然后你就会慢慢学会用对待过往一切得失的方式对它了。或者只是让别的念头进入你的脑海,渐渐没有精力去想那件事。
另一个角度,这件事只关于你自己,哪怕这件事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这种情绪也只属于你自己,别人可能会产生别的情绪,甚至根本不在意这件事。例如,当你生病住院,被医生冷落在一边,他只关心另一个病人,你很气愤,那个医生和那个病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不知道你有什么感受,他们只关心那个病人的病,甚至那个医生的脑海中只有10%关于病人,90%都是和主治医师吵架了的事情。所以当你跳出自己,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情绪其实并不存在。或者无论你如何气愤,别人依旧鸡飞狗跳,纸醉金迷,社会依旧是那个样子,所以你的气愤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对于别人来说,他们并不能意识到你的气愤,那么你的气愤就是“不存在”。
另外,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某个时刻的经历其实就如宇宙的尘埃,就如一条直线上某个点,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把人生比作电影,某个事件就如同是一帧画面而已,甚至它都不配给画面,仅仅沦落到被一句台词概括。例如谈了一年的相亲对象甩了你,之后你回忆起来,可能就是一个说出“分手”的画面,或者一句“XXX年,老王被相亲对象小李分手,不到一年,老王遇见了现在的妻子小陈”。而且,任何往事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它们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变得模糊黯淡,甚至你越是回忆,你越是会忘记它,比如你是否记得你人生某次失败的面试?你真的能回忆起很多吗?所以,当你把某件事看的比天大,你可以想想,十年后的自己还会想起这件事吗?它是一句台词还是一帧画面?你能记得的细节和情绪体验多吗?有多深刻?可能不到几天,你就不太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