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铁距离1.5小时的city walk~朝阳
几年前辽博曾举办「龙城春秋」主题展,大量来自朝阳的文物让我对这个三燕故地很是感兴趣。因为喜欢鲜卑历史,便不能不对龙城心生向往! 龙城,十六国时期朝阳的名字,慕容鲜卑氏的三燕都曾在此建都。三燕指前燕、后燕和北燕。北燕虽是汉人政权,但与慕容鲜卑也是紧密相关(开国傀儡皇帝高云是后燕慕容熙的养子)。 从火车站出来直奔朝阳市博物馆,刚开放的新馆。有三燕春秋主题展和朝阳通史展。作为地方性博物馆还是很有内容的,能完整的看到三燕这段并不太“著名”的历史跌宕沉浮的介绍,心里很满足。


博物馆旁边是大凌河,这是一个书中频频出现的名词。不过冬天的河里好像并没有什么水,有些地方可以看到结冰,更多的是一大片如同“退水还耕”般有许多挖掘机和推土机在工作的土地😳。 零下十几度的天实在没有勇气挑战自行车,在公交不那么给力的情况下,因为怕耽误时间,一路都是出租车出行。 关帝庙是隐匿在居民区里的一片破败建筑,大门紧闭,只在旁边开了一个不容易发现的小门。
三进的院落里面分别供奉的是谁我也不知道,因为没有介绍,殿内也没有任何光亮,只开放了可供一人进出的门缝,我只是扒着门缝向里探了探,因为太黑,根本没敢进。整个庙内除了大殿前有一伙拍古装照的人以外,就我一个在四处瞎溜达,连工作人员都没看到。 第一进院落是马殿,踏进只供一人通过的门缝走进去,门后雕塑的大马差点怼我脸上,这逼仄的空间配上无人的环境再加上五彩的塑像,真是氛围感十足啊! 然而院子虽小,可看的却也很多。东塔遗址、石经幢、望天犼、背剑的鸱吻还有墙上的壁画,当然这一切都是我在网上现查的攻略才知道都是什么。

关帝庙西面一条街就是整片的古文化街区了,南北塔相对而立,佑顺寺、慕容街,都在这一千米左右。很无意间就走到了龙城的宫门遗址,然而被围挡遮的严严实实,我连一片砖都没看到😞。

北塔博物馆有午休时间,我在旁边先吃了饭,掐着时间等待下午开门。

北塔是一个宝藏所在,历经五世重建修葺的十三层密檐砖塔,在三燕时期龙城宫殿的地基上,有北魏的柱础,隋唐的砖塔外呈现着辽代的式样。当年冯太后在此建造「思燕佛图」,从此成为了北塔浪漫的名字。 八十年代整修时发现了佛塔里供奉的两颗佛主的真身舍利,如今安放于北塔博物馆里。继宁波阿育王寺之后,我竟然又一次观摩到佛主舍利,也是有缘了🙏。
观赏舍利也是很有氛围感的。为了表示对舍利的重视,它被放置在博物馆最深的一处屋子里。屋子很大,没有开灯,唯一的亮光便是宝匣里的舍利,宝匣后面躺着尊卧佛,宝匣下方是一座如同棺椁般的台子,周围装扮着复杂的花样装饰(具体是什么我也看不清,有些好奇,又不敢靠得太近😂)。


北塔原本是可以买票登塔的,但是因为二层要整修,工作人员说以后大概率都不会开放了。我在一层的地宫走了走,看着千年前的石头还是很感慨的。不过因为北塔和博物馆之间有一些距离,而登塔的人又很少,我要站在塔前等待工作人员特地过来为我开门,等我走了再把塔门关上,也是有趣😂。



北塔前有一片广场,广场上装饰着许多北朝金步摇形象的牌子。再加上正在制作的大型花灯,好不热闹。很多的居民在这拍照,转塔,运动,听到几个大爷自豪的称赞自己家乡的塔是“原滋原味”的,比那些后来返修的xx(某知名)塔好了不知道多少!


北塔与南塔之间便是慕容街,牌坊上面匾额的字是金庸先生题的。关于慕容氏的大燕国,很多人对他最初的了解便是金庸先生笔下一心复国的慕容复吧。

慕容街是一条卖玉石的街,朝阳的玉石和化石也是很有名气的,还有一座更知名的化石类的博物馆。不过因为兴趣不在,便没有往那方面去了解。
佑顺寺是清代喇嘛庙,乾隆东巡时曾驻跸于此,似乎「佑顺」两个字是康熙的手书。
佑顺寺如今也是一座较为安静的庙宇,我去的时候里面也几乎没什么人,只有工作人员在为新春做装饰工作。相比于其他几座千年的建筑,清代似乎离得太近了,但因为没有刻意的修护,古朴的红墙上有一些斑驳的痕迹,配上墙体原本篆刻的纹路,很有一种古香古色的美。

佑顺寺的南端便是南塔了,相比于北塔周遭的热闹,南塔相对安静许多。南塔建于辽代,依北塔而建,也是十三级的密檐式,内里安放了燃灯佛的舍利。我走过去的时候,塔下有一位虔诚的老奶奶,正对着塔念念有词的朝拜🙏。

至此,我的三燕故地访古之旅就结束了。天气虽然说不上特别冷,但还是非常的冻腿。下次冬季出行一定要穿长款的羽绒服。从第一站博物馆出来就已经感到疲惫的我竟然还是狂走了26000步,如果天气暖和,骑着自行车应该会更舒适😄。离开朝阳,在站台上见到了绝美的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