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时间中,关于生存时间和心流时间的描述
今天在工作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灵感爆棚,当下就记下了说晚上要把这些想法记下来,这个想法是基于看了王潇老师的《五种时间》& 《我在北京送快递》,昨天才开始看这本书--我在北京送快递,刚开始文章描述了他作为快递员的一些工作和对工作的感受,其实一本好的书为什么能成为2023年的非文学类畅销小说,我一直坚信的底层逻辑就是共鸣和共情,只有引起人们共鸣和共情的电视电视小说等等,才会引起巨大的反响,虽然这本书我没有看完,但是这类型纪实类的文章,透露这烟火气底层人民生活的,应该是感人的,我刚读30%左右,发现作者是一个懂得思考的人,而不被生活中各种事物推着走的人,他会去思考自己每个派件的收入分成的占比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投入产出比,怎么样对自己最有利,会懂得说怎么让自己保持自有的生活,持续读书,来给自己创造价值,(听说,截止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在疫情的3年,作者就没有上过班了,后面持续的写作和输出,发表文章在公共平台上,最后因为共情然后引起了关注,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着--生存只是一个手段,生活才是人生的目的。又让我联想到了昨天看的王潇姐姐的一本书《五种时间》,其中她阐述了说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去不断地减少自己的生存时间,提高自己赚钱时间和心流时间,心流时间是可以让自己精神和思想达到另外一种境界的一个time, 是从独处中产生,可以是和家庭中的心流,工作中的心流,读一本书的心流,她的顺位里面,一直是心流时间处于第一位,然后接着是好看时间(有助于外貌身体这方面让人好看的时间),赚钱时间(自己兴趣所在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最终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带来收入的时间),好玩时间(休闲放松无聊的时间--好玩时间可以把他们换成体验时间,体验人生清单的时间),最后是生存时间(出卖自己单位时间劳动来换取报酬的时间),生存时间是在逐渐逐渐地降低这个占比,当然牛人的做法就是各种时间去叠加buff, 比如说赚钱时间和心流时间和好玩时间刚好能相结合,这种是属于把自己的兴趣,赚钱的能力,自己的精神都全部合并在一个时间段里面了,是比较高阶厉害的行为,每个人的状态不同,对于我目前而言,我的生存时间——我和公司的雇佣关系,需要我自己去核算投入产出比例,控制和把握,在规定范围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高效地完成工作内容,对于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勇于说no。刚好看的两本书,结合在一起了,然后在加上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当下状态,工作等等,有点感慨这些问题,现在整理下来写于笔上,让自己的思维又不一样了,内心感受到了一种愉悦,我想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心流,让自己有幸福感的那种感觉,有收获,有成长,对某一种的事情的状态,体会更深了,很好的和书籍共鸣和共情了。
刚才又被抖音和短视频吸引了,然后马上就想起王潇姐姐说的几句话,这些app的目的,他们被创造出来,以及他们的内容和形式,就是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这是这些app的根本之道--怎么让消费者在这个页面停留更久,在现在这个短视频和快消时代,我们的脑子都是去被动的接受信息和信息流,从而放弃思考,放弃对自我的思考,专注力的下降,这种是书中所谓的“注意力经济”,我感觉它就是抓住了人性,研究的透透的,然后把人性中的懒惰等放大,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快乐,但是长期之后是一阵的空虚,它不会引起长期持续的多巴胺,不是一种内心精神的满足感。
这是今天的一些小小的思考和感悟,想着晚上下班一定要把他们记录下来,思想和想法就那么一瞬间稍纵即逝。
PS:今天是2024年的第一次雪,真的很冷。
Fr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