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食记
正在看《人间草木》,其中如此记述香椿豆:香椿嫩头在开水中略烫,沥去水,碎切,加盐;毛豆加盐煮熟,与香椿同拌匀,候冷,贮之玻璃瓶中,隔日取食。
家乡也产香椿,却没有上述之吃法。
家乡香椿吃法常见的有两种,其一是凉拌,香椿嫩头在开水中略烫,捞出置于凉水中迅速降温,然后沥去水,加调料凉拌即食之;其二为热炒,香椿嫩头洗净切碎备用,鸡蛋液搅匀入锅煎熟捣碎后放入备用香椿,大火炒熟即可。于我而言,无论哪种吃法,都为佐饭之上好佳菜。
而对于孩童时代的我们,香椿却有除去食用之外的特别用处。
每年椿树开始抽枝发出嫩芽的时候,家乡总会充斥着稀稀落落的号角声,毫无章法,但总是此起彼伏,或是小伙伴们向同伴发出某种信号,亦或是模仿电影中战争开始冲锋时的号角。发声工具正是由香椿树皮制成。截一段小拇指粗细的椿树嫩枝,用小刀在树皮上横截一段,大概三四公分长,轻轻捶打两下,来回旋钮一阵后,便可将树皮完整的从嫩枝上取下来,压扁其中一端,放嘴里一吹,便可发出哨声。如若要将其声音扩大,只需再取一段稍老一点的椿树枝,用小刀以螺旋状切割树皮,然后剥下来,围着之前做好树皮哨螺旋缠绕,末端以枣树刺固定,便制成了可以发出相对较大声音的号角。在那个年代的那个季节,小男孩的书包里总是有这样的一个玩意儿。
在当年玩具匮乏那个年代,椿树无疑给男孩子提供了DIY的快乐。
喜欢香椿的另一个原因则与其食用性相关。
所谓香椿,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气味,喜者闻其香厌者闻其臭,泥鳅鳝鱼估计是其喜者。
上树掏鸟窝,下水捞鱼是农村孩子的乐趣之一。老家没有多少鱼,但水塘里却不缺泥鳅和鳝鱼。泥塘里的泥鳅和鳝鱼可以去挖,但水塘里的却只能捕。打一个鸡蛋与香椿炒熟,然后用纱布包好,放一个筐里,用绳子系住筐,置于水塘中,隔一段时间,力大者迅速收绳,力小者轻慢收绳,待筐出水,筐里肯定会有被香椿和鸡蛋气味吸引而来的泥鳅鳝鱼,大的留小的放,如此重复操作,积少成多,饭间便可多添一份美味。泥鳅被老家人称为水中人参,尤其是野生的,或与辣椒爆炒,或炖汤而食,均为绝美珍馐。之前不知从哪里听说过泥鳅炖豆腐的做法:取豆腐一块,活泥鳅若干,一起放入锅里加水炖煮,待水热之后,泥鳅会钻进还未被煮热的豆腐中;继续炖煮直至汤汁浓稠。据说此种做法既营养又美味,豆腐有泥鳅的肉香味,泥鳅又有豆腐的豆香味,但这道菜估计只有美食老饕才能吃得心安理得。
呀,好像有点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