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国内卷)
作为周末博主,我已经一个月没有周末发文章了,人一旦懒惰,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就会欣然的接受并保持懒惰。不过,之前坚持周六周日发送文章,粉丝不断地掉,这一个月没有发文章,粉丝数量反而不断地上涨,系统算法有时候也挺玄学的。
因为股市已经跌烦了,临近年末工作过于清闲,心无可恋,于是这一个月狂读了几本书,用周末和上班摸鱼的时间读完了几本书。开始分享

这本书,我强烈推荐,可以透过真实的社会恶性犯罪的案例,来思考个体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指导自己和下一代的行为,同时能够识别人性,预防身边的危险。
这本书,多次提出几个字眼,恶性犯罪的人有两种特点:
1)性格内向,孤僻,独来独往 (诈骗犯除外)
2)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缺乏父母的关爱,从小受虐待
案例1:著名歌唱家之子李某某强奸案
想必大家都知道李某某是谁,他的家庭条是很多普通一二线城市家庭不能比的,国家级歌唱家父母的社会地位,足够获取众多社会优质资源。
心理学认为,性格的培养要在孩子六岁之前进行,父母要注意:
1)学会拒绝。不是孩子一哭闹就要给予,事无缝隙地给予。
2)进行延迟满足。再好的东西都需要付出努力获得,培养孩子的耐心。
解决方法:

案例2:药家鑫撞车杀人案

解决方法:
1)建立正确的归因方式。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积极寻找原因,到底是外因还是内因。正确的归因,有时候是需要正确的三观作为支撑。
2)敬畏生命,勇敢承担责任。
————爱德华感想:
本书有多个真实的案例,我无法一一举例说明。我个人有以下认知打开:
1)“贫穷”是犯罪的根源
20世纪60年代以前,犯罪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阶层和贫穷是解释犯罪行为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即社会阶层和犯罪之间呈负相关——社会阶层越低,犯罪行为越高。
但是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贫穷”不仅仅指物质上的贫穷,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贫穷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因素。
不过,我们有时候会发现,精神上的贫穷有时候和物质上的贫穷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国这个社会,不至于每个人穷得揭不开锅,想赚钱有的是路子。最简单的就是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做到优秀,这是最基本的远离贫穷的方法。
2)家庭问题是重要原因,但不绝对
本书中很多的真实案例,探究背后的根源,大部分都有着一个悲惨的家庭现状。
爱德华本人在贵州读的大学,有个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干事是贵州山区的女孩,贵州年轻人那个年代很多都去广东打工,这个女孩的父母也一样,她是一个妥妥的留守儿童。但是这个女孩并没有自暴自弃,而且非常独立和坚强,不仅学习成绩好,学生会干得也好,而且寒暑假就外出打工挣钱。
如果自己出生在不幸的家庭,自己如何面对和看待现状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上面贵州山区女孩的调整能力,更多的人还是要格外注意家庭建设。
3)性格内向是问题特点之一
我想再阐述一下这个特点,本书有提到,犯罪心理比如极其内向有时候是遗传因素导致的。
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时候从择偶就开始了。
爱德华本人,自己也不喜欢极其内向的人。内向也分两种,有些人是不喜欢热闹人多,但是具备沟通能力,这种内向没有大问题。
重点要注意的是,既内向,又不合群,又不善于沟通的人。就像高压锅,内心有了压力没有释放的口,终究会爆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