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
早上8点吃早饭后,他们准备到神农顶,看天在下雪我劝他们不要去,然后我一人拦了一辆过路车到兴山县坐高铁,上车司机说30元,比我预期50元要低,我主动给了50元,然后我们两一直聊天到高铁站,看得出来,他很实在,话不多,主要都是我挑起话题,他附和,其实我是想听他作为神农架本地人多讲讲神农架的事情。在路上,我得知他们也没有上神农顶,快到的时候就看到交警在要求上去的车装防滑链,幸亏没有买门票。中午12点半我就到了随州,等他们到两点半一起吃了梁记粥铺,回到家,大家都休息了一会。然后孩子去跳舞,她去陪父母买衣服,我在家看书。还是看的《经典里的中国》,前几天看的孔子、庄子,今天看的孟子,我的总结,治国学孔子、孟子,修身学庄子,孔子也有修身的内容,比如办事要庄重、认真,讲究人之间的阶层,分的很清楚,里面有的很好,有的不适合社会现状,但当时的时代,这样的认识固定了社会层级,理清的人的位置和需要遵守的礼仪,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了很大作用,有些观点到现在都还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坐为君王要实行仁政,才能使国家富强,吸引人才,人民安居乐业,如今的仁君们多读论语吧。孟子、孔子都是战国动乱时期的周游列国说服各国实行自己主张的儒家代表人物,可惜,没有一个国家一如既往实行他们的政策,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细节,有的君主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实行仁政,但是他们的下代就没有好好执行,继承制的缺点让战国时期的儒家没有实践的土壤,法家的成功成就了秦国,但法家没有的不成熟导致秦国很快失败,后面的国家吸取了秦国治国的教训,改尊儒家,辉煌了很久,但继承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执行力下降,还有时代变迁下,儒家精神变成统治的工具,变味了,才有了近代对儒家的批判和否定,其实儒家真正的内涵仁义才是这个物质化世界最需要的。面对世界动荡和不确定性加剧,回到古典中寻找答案,也是一种途径,因为古典本来就是经过长期实践借鉴过的,总结经验,保留好的,去掉不好的,才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回到庄子,衰世经典,人民在动荡时期,很难保全自己,精神漂泊无根,怎样活在乱世?庄子的逍遥游描述人间之外还有更大的空间,是人看不到的,人在其中如蝼蚁在人眼中般渺小和自以为中心,这样就解脱了,既然如此,不必纠结眼前自认为的一国之事、一家之事、一人得失,尽人事,听天命。看到这里,我在想,作为我这个年纪,在外人看来不成功的人来说,学孔子治国,不现实,懂他的道理就行,庄子的内、外、杂篇,还是可以多感悟的,毕竟到我们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是怎么让内心平静,与自己、与世界和解才是紧迫的事情,庄子大概可以提供帮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