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我很喜欢《窄门》的其中一点原因是,我的爱情观几乎是(我理解的)它的翻版。
前段时间朋友想让我分享一下《窄门》的感想,虽然我经常说我是窄学家,但隔了很久其实我已经不太记得剧情了。朋友说,觉得男主并不爱阿丽莎,觉得他是在自我陶醉。
我说,我的关注点其实并不在男主身上,我自始至终看向的都是阿丽莎。我觉得她是最懂爱情的虚幻和残忍的人,美好而纯粹的爱如果进入现实就会沾染污垢。我觉得她大概是出于保护男主美好的爱情幻想,以及保护爱的完整性才做出了这个选择。最完美的爱是纯粹抽象的,它就在那条通往上帝之爱的窄路尽头。
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完美的爱情其实是一种单方面的不清醒的幻觉,我们把自认为的完美恋人投射到对象身上,这时的我们是最为痴情的。可是一旦真的进入一段恋情,爱就从空中下落了,它不可抗地被琐碎的尘事捆住向下拉,直到跌到地面上,碎成一地。她为了概念上的“爱”而抵抗了一切现实的诱惑。
我很难说哪种对爱的选择是更好的。我从不觉得她是逃避现实的胆小鬼,也不觉得谈恋爱的人是俗人。两者同样需要勇气。但我的爱情观明确地将爱与谈恋爱分开,我觉得谈恋爱会破坏爱的纯粹性。
这不是谈恋爱本身的错,只是爱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出现的太久了,人间已经有一套规则、一套既定的程序决定了恋爱的过程。你开始了一段恋爱,好的,接下来请看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吧。不幸的是,我天生就对“应该”有一种抵触情绪,我厌恶一切和“应该”沾边的东西,哪怕所有人都说它是好的。恋爱一开始,我又陷入了这种矛盾的情绪里,我不想按照“应该”去做,同时另一个声音开始责骂我:你为什么这么自私?你到底想干嘛?
但是这之中也有一些杂音,有什么确实不一样的东西混在里面。也许没有我想的那么悲观,我开始觉得它们并没有分的那么开。我有了一种很神奇的感觉,我好像借助这些“应该”的既定程序慢慢触碰到了那个我心中美好的纯粹的“爱”。我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这种感觉。听到喜欢的歌就会想到她,看到很美的夕阳会觉得和她很像;当我觉得今天的风很柔和,阳光很温暖的时候会觉得这些也是她。我对美好的抽象想象会和她这个实实在在的人重叠在一起,我好像透过她可以抓到这些词汇,明明没有道理可循,但是我确实感觉到“爱”正在显像。
《爱的多重奏》里说: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爱是一种成功的反抗,反抗任何分离的可能。
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把它记了很久。我曾经有很严重的分离焦虑,哪怕现在也没法轻易地接受任何分离。想到曾经关系很好的朋友,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慢慢不联系,从我的生活中淡出去,我就会特别难过。有人说,一段关系就像河流一样,你要接受它自然地流过。我说我就是一个蓄水池,进来容易出去难。因为害怕分离,我很长一段时间不允许自己开始任何新的关系。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能那样淡然地接受一段关系的断裂呢?我确实是个怯懦的人,如果我没法阻止弄丢它们,那么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让我拥有。
但是我和她开始于偶然,过程中也全是意料之外,同时又是情理之中。我没有做什么努力,也没有意识到任何不对劲,等我发现的时候我已经被推到了她的面前。她说之前去算了塔罗,抽到了命运之轮,朋友说这是张很强的牌,自然的力量会推动你们向前。我特别喜欢这个说法。我想过很多不在一起的理由,但是想到如果我避开她会伤心,就把这些理由全都抛到脑后。驱使我踏出一步的只有一个理由,可是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有一天早上,我看到一句话:身子里,有一种玫瑰色的黎明到来了的感觉。那天晚上我们拥抱,她在我的怀里,那一刻我觉得好像玫瑰色的黎明就在我的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