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本书想到了现在的影视剧
以下内容节选自:《脆弱的繁华:南宋的一百五十年》
作者:张程
“宋金和议拖了两个月,最终在十二月正式签订。赵构还是不愿意在金国人面前跪拜接受诏书,在条约签订前得了“急病”在宫中休养;宰相秦桧主持仪式,代表皇帝跪拜在金使萧哲面前,在和约上签字画押。根据和议:宋朝向金朝称臣;以黄河旧河为界,金朝把黄河以南的陕西、河南地还给宋朝;宋朝每年进攻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朝归还宋徽宗和皇后的灵柩。至此,赵构作为金朝的臣属巩固了在东南地区的统治。 和谈成功,朝廷大事庆祝,命百官进呈贺表,并加官晋爵。 吴玠等拒不上表。岳飞倒是上了一张表,在表里说“今日之事,可忧而不可贺;朝廷还是不要论功行赏了,免得贻笑大方”。对于朝廷给他加官的诏书,岳飞也拒不接受。”
“朝廷命令刘锜撤退的命令也到达了,但是刘锜看到顺昌城池坚固,存粮数万斛,决定率领本部兵马与宗弼在此决战。他下令凿沉所有船只,把自己的家属安置在一寺庙中,门外堆满柴草,对守卫的士兵说:“如果战事不利,就请烧死我的家人,不要让他们落入敌手受到侮辱。”顺昌知府陈规也没有撤退,和刘锜一起留下抵抗。 刘锜率领的军民可能是南方抗金意识最强的群体。他们以必死的决心,“男子备战守,妇女砺刀剑”,迎接金军的到来。”
“七月八日,岳飞亲率的主力在距郾城北20公里处遭遇金军,决战开始。宗弼摆出了以“铁浮图”居中,“拐子马”骑兵为两翼的阵势,凶猛又稳健地向前推进。岳飞命令儿子岳云出战,告诫说:“只许胜,不许败。如果你不用心,我就先宰了你!”岳家军每人拿三样东西:麻扎刀、提刀和大斧,冲入阵中就“手拽厮劈”,上砍骑兵,下砍马足。岳家军的杨再兴奋勇当先,单骑闯入敌阵,到处寻找宗弼单挑。宗弼没有找到,杨再兴只身杀敌数百人,受伤数十处,仍坚持作战。郾城战斗从中午一直战到黄昏,金军大败,岳家军取得大捷。”
“当月中旬,宗弼硬着头皮,搜刮了12万军队,反攻临颍,再次与岳家军决战。杨再兴率300前哨骑兵在小商桥与宗弼大军遭遇,英勇发动冲锋,杀敌2000余人。杨再兴阵亡。岳飞率主力迎战。岳云前后十多次突入敌阵,战后清点,受伤上百处;岳家军的许多步兵和骑兵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没有一个人后撤半步。在战斗高峰期,张宪率本部兵马赶到,加入鏖战。金军不得不主动撤退。”
“想知道赵构丧失斗志的真正原因,还要从他的心病入手。经历十多年风风雨雨的赵构,此时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皇位和一个和平的国家,不想再有任何变动了。秦桧赞同赵构,除了没有必胜的信心外,取悦皇帝、巩固相位可能是更大的考虑。”
“于是乎,后人熟悉的情节出现了。赵构和秦桧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插图],迫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交集,慨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对朝廷的忠诚最终战胜了北伐的壮志,岳飞不得不准备撤退。他先佯言要渡河进攻,使金军不敢乱动,再突然下令撤退。朱仙镇的百姓拦住岳飞的马说:“我们端茶运粮,迎接官兵,人人尽知。岳将军走后,我们怎么办?”岳飞痛心地无言以对,不得不延迟五天撤退,保护愿意南撤的百姓撤离。”
“已被罢免枢密使的韩世忠跑去质问秦桧,岳飞到底是犯了什么罪?秦桧敷衍说:“岳飞和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的罪过虽然尚未查明,但事体莫须有(或许有,也可能没有的意思)。”韩世忠愤愤地说:“朝廷以‘莫须有’三字处置岳飞,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赵构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当天,大理寺执法官遵旨逼岳飞在供状上画押。一生光明磊落的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服毒酒身亡,时年38岁。”
“岳飞不仅精忠为国,而且个人品质毫无可批之处。岳飞出身寒微,飞黄腾达之后依然清廉自守。朝廷将岳家抄没后,仅得到金玉犀带数条及锁铠、兜鍪、南蛮铜弩、镔刀、弓、箭、鞍辔等军装,家用财产只有布绢3000余匹,栗麦5000斛,银钱十余万贯,书数千卷而已。而地位相当的张俊拥有田产六七十万亩,年收租米60万斛。”
以上内容只是一本书的其中一章节,也只是漫长中华历史中的一个璀璨又内容丰富的阶段,但是从节选的只言片语中我看到许多丰富性格的人粉墨登场,甚至都有了画面,赵构和秦桧、韩世忠、完颜宗弼……还有我们的主角岳飞。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突然就疑惑,我们中华历史中有那么多可以拿来拍成影视剧的作品,为什么现在打开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各大视频平台,全是满天飞不接地气的古偶、玄幻剧?匪夷所思。
很多时候,无论是上了一天班想看些“精神食粮”,或者做完饭想看点“下饭剧”时,饭都凉了还没找到心仪的剧。可气又可悲。
比如岳飞的故事,多好的题材,不仅有各类人物复杂又立体的人格状态,跌宕起伏的故事线,几乎不用你去编造,只要把历史中他们的人格状态和故事脉络正常呈现出来,就已经很精彩了。
我的女儿是10后,或者还有一些小朋友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的古诗古文,回到家只能看斗罗大陆、叶罗丽之类的动画片消遣放松。
有人会说,让他们看纪录片啊。
我只想说,一个在学校刷了一天卷子,上了一天正课的小学生,回到家写完作业能不玩手机ipad,我就已经觉得孩子在做选择了,你还指望他打开电视看纪录片?你上一天苦逼的班,连续做8个小时文件或ppt,或者开8个小时会听一天叨逼叨叨逼叨,你晚上唯一能放松一会是打开一个纪录片看看?如果你真能做到,那只能说你是个牛人,我们都是俗人。
女儿也确实会看纪录片,那是因为她觉得纪录片也比那些古偶和玄幻剧好看。但天天只看纪录片不现实。
而且,我主要想表达的是,回想我的童年,除了上学,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记忆就是和家人一起看剧。那个年代,没有被投喂的短视频,也没有一大堆搞不懂什么时空什么人物背景什么故事主线的古偶玄幻剧,即使有,也至少有一定的共鸣和认同的价值观。《西游记》《红楼梦》《楚留香》《戏说乾隆》……这些也是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但是制作精良,堪称文学的另一种形式走进老百姓的千家万户,小时候经常一大家子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掐着点等着播出,甚至《聊斋志异》都是既害怕又想知道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一杆子打翻所有古偶剧或者玄幻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只是对粗制滥造的故事和演的也不用心的剧失望。无论什么时候,粗制滥造的人物和故事,包括演员的不敬业不用心,都是作为观众看到这个剧时的痛心和无奈,毕竟给了他们挺多的片酬,也花费了挺多的资金去拍摄的。这些钱拍出来这些烂剧,真不如做点更有价值的事情。
现在和爱人孩子看剧时,甚至只有一个要求:正常就行,别太烂就行。
不过,这样也很无奈很可悲啊。
2023年已经过去,回望这一年的历史剧,有几个?历史剧里能让你忍不住一看再看的有几个?
看着一大堆的剧作海报,男女主角仙发和仙衣飘飘,一个都记不住,也一点点开看的欲望都没有。
我同事的女儿天天追古偶,几岁的年纪已经会说谁爱上谁,谁又黑化,怎么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这样对这些孩子们有什么好的地方。
在一个漫天都是这样的文化影视输出的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