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演唱会的中年人
张学友60+演唱会,在排队入场时放眼一望,观众平均年龄应该有40+。
开票是23年12月12日,在一阵久疏于大型娱乐活动的慌乱里抢了1580的山顶票。一跨年,就成了去年旧事。
下午四点半,私下嘱咐最老实勤恳的同事(罪过)下了班再关我办公室的灯和门。暗度陈仓打车溜掉。
五点半,见场外麦当劳摆了流动小摊,买了份套餐直接坐在草地上吃了。

天阴,下起一点小雨。
毫不激动,也不怎么期待,比起那些让年轻人狂热的场子,这帮候场观众显得那么沉稳,那么踏实,我们不搞亮晶晶的应援妆容,更不可能有穿婚纱嫁给青春的离谱念头,我们棕色系,黑色系,羽绒服,冲锋衣,我们不蹦跳,不叽喳,我们挂着深陷俗务还没缓过神的疲沓样子。我们已经有了过量的耐心,在不被触发时就像一群情绪稳定的水豚。我听到人堆里的小嗔怒:“来听张学友还谈什么工作。”
啊,张学友,这个我听了三十年的最初的偶像。在我小时候买的海报上,他穿着橘色或是棕色毛衣,温暖熨帖的样子,这个印象一直保留至今。这个雪白英俊的少帮主突然加上了60岁的标注,音乐轰鸣下他出场了,气氛到了就陡然落下泪来。

旁边毫不意外也是个中年人,她不时小声温柔地给两个孩子发语音,要洗手手,要坐好,不要打架,待按熄屏幕,就跟着张学友唱老歌。我盯着舞台,不时中断情绪处理弹出的工作信息。所以啊,中年人哪有万事俱备的放松享受,只有在夹缝里左右腾挪。
60岁的张学友带着一只高水平管弦乐队和芭蕾舞组,舞台百变绚烂得不行,一度是百老汇式的歌舞,新歌让无法合唱的观众略显局促,回忆杀放着压轴。鱼尾纹和白发很明显啦,他还是有种老牌的旧丝绒一样流光暗藏的质地。
他唱四十岁后听歌的女人很美,全场涌起别是滋味的女声欢呼。

可是,歌词也止步于四十岁了,是一道斜阳晚照的金光。五十岁后的女人已经去性别化,她们听不听歌,想来也是听的吧。
散场后回程的车上,和大学舍友分享了几句,舍友问我是否会激动久久难眠。我说不,中年人的情绪曲线,平复得很快的。